第3章 《科學管理原理》(2)(2 / 3)

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在管理哲學上的突破是全麵的和劃時代的。因為管理是以管理哲學為指導的,管理哲學是管理的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是從思維和存在的角度對管理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所作的哲學概括。而科學管理恰恰是在管理的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上對管理進行了歸結和變革。泰勒不僅是管理上的集大成者,而且是一位管理哲學大師。正如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指出:“科學管理是一種關於工人和工作係統的哲學,總的來說它可能是自聯邦主義文獻以後,美國對西方思想做出的最特殊的貢獻。”

三、科學管理的方法

泰勒針對當時美國企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許多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主要有:

1普遍推行定額管理

經驗管理是當時美國的企業中普遍使用的手法,資本家不知道工人一天到底能幹多少活,卻總嫌工人幹活少,拿工資多,於是就延長勞動時間、增加勞動強度。而工人也總是想少幹活多拿工資。針對資本家提出加大勞動強度的要求,工人采取“磨洋工”的方式消極對抗,這樣下來,勞動生產率當然很低。泰勒是由普通工人提升上來的管理人員,所以對上述情況了如指掌,於是就把製定定額、實行定額管理作為企業科學管理的首要措施。

通過各種試驗和測量,進行勞動動作研究和工作研究,確定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即勞動定額。根據定額完成情況,實行差別計件工資製,使工人勞動量與工資高低緊密聯係。這項措施優化了管理,也提高了效率。

2實行差別計件工資製

通過長時間的調查和研究,泰勒提出了差別計件工資製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內容:

1設立專門的製定定額部門

設立專門的製定定額部門,運用科學的方法,製定合理的勞動定額和恰當的工資率。

2製定差別工資率

采用這種差別工資製度,就是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額而采用不同的工資率。如果工人達到或超過定額,就按高的工資率支付報酬,即為正常工資的125%,以資鼓勵;如果工人沒有達到定額,就按低的工資率付給,為正常的80%。這樣,就能形成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的企業文化,提高工人的積極性。

3根據實際貢獻支付工資

工資的支付對象是工人,而不是職位和工種,也就是說,工人的工資是按照他的實際貢獻來確定的,而不是根據他所處的崗位來計算的。

盡可能地按每個人的技能和所付出的勞動,而不是按他的職位來計算工資可以鼓勵每個人的上進心。要對每個人在上班、出勤率、誠實、快捷、技能及準確程度方麵做出係統的記錄,然後根據這些記錄不斷調整他的工資。

當工人們覺得自己受到的待遇是公正的時候,就會變得坦率和誠實,也會更加愉快地工作,這樣,工人和雇主之間建立起融洽的關係,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實踐證明,差別計件工資製,對提高工人的積極性的效果是顯著的。

3實行工具標準化和操作標準化

在經驗管理時代,使用什麼樣的工具進行勞動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全憑經驗摸索。泰勒認為,在科學管理的情況下,個人經驗必須由科學知識所替代,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實施工具標準化、操作標準化、勞動動作標準化、勞動環境標準化等標準化管理。管理人員的任務就是要對以往長期的經驗做總結,將它們概括為一定的標準,然後將這些標準在工廠中推行。隻有使用標準化,才能使工人勞動更有積極性,更加合理地衡量他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