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場工作中,工人或工頭從事執行的職能,按照計劃部門製定的操作方法的指示,使用規定的標準工具,從事實際操作,不能僅憑自己的經驗來工作。泰勒把這種管理方法作為科學管理的基本原則,這也使得管理思想的發展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將分工理論進一步拓展到管理領域。
2實行職能工長製
按照職能分工的原理,對管理職能進一步加以劃分是泰勒在管理組織方麵進行第二項改革。他按照職能分工的要求,設立8名職能工長,分別是作業程序工長、操作指令工長、成本工長、紀律工長、工作指導工長、速度工長、維修工長、質量檢驗工長。這8種工長中4名在車間,4名在計劃室。
這種職能工長製度,使得每個工長隻負責某種職能,管理人員的職能明確,有利於提高效率,並且可以降低成本。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種管理組織形式違反了統一指揮的原則,容易造成多頭管理,引起混亂。在實行職能工長製的條件下,每個職能工長都有權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對工人下達指令,這樣,每個工人每天可能不隻從一個工長那裏得到命令,結果必然導致生產指揮上的混亂局麵。因此,這種製度在實際中並沒有得到推廣。然而,泰勒提出的管理職能的分工思想,卻是人們公認的正確的管理思想。
3例外原則
例外原則,至今仍然是管理原則中極為重要的原則之一。它是指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把一般日常事務授權給下屬管理人員處理,而自己保留對例外的事項(一般也是重要事項)的決策權和控製權。
泰勒認為,那些經過壓縮、總結,而且是對照性的,但包括管理上的一切要素在內的報告是經理們應該接受的。這樣的話,隻需短短幾分鍾,經理就可以對事態有個全麵的了解,騰出時間來考慮更為廣泛的大政方針。
實行例外原則,企業管理人員就可以擺脫日常瑣碎事務的困擾,而將精力集中於企業的重大決策。其結果,便形成企業管理者的不同階層之間的分工:
①企業的大政方針由企業的最高管理階層負責處理;
②企業的日常事務由企業的計劃部和各個職能管理人員負責處理。
職能工長製的建立,好比是企業管理職能的橫向分工,而例外原則就是企業管理職能的縱向分工。把管理的橫向與縱向兩個方麵的職能分工結合起來,便形成了企業內部管理職能分工的完整體係。
3管理哲學
與其說科學管理是一些原理和原則組成的管理理論,不如說是一種改變人們對管理實踐重新審視的管理哲學。
泰勒宣稱,“科學管理在實質上包含著要求在任何一個具體機構或工業中工作的工人進行一場全麵心理革命——要求他們在對待工作、同伴和雇主的義務上進行一種全麵的心理革命。此外科學管理也要求管理部門的人——工長、監工、老板、董事會——進行一場全麵的心理革命,要求他們在對管理部門的同事、對他們的工人和所有日常問題的責任上進行一場全麵的心理革命沒有雙方的這種全麵的心理革命,科學管理就不能存在。”這正是泰勒科學管理的精神內涵,也是泰勒的管理哲學。
科學管理實際上是一種轉變人性的管理,是將人從傳統的小農意識思想轉變為現代的社會化大生產的思想意識。這是一場革命,泰勒充分認識到這場革命的艱巨性,他說:“隻有通過強製性的標準化方法,強製采用最好的工具和工作條件,強製性的合作,才能保證快速地工作,而強行采用標準和強行合作的責任職能就落在管理者的身上……管理者必須認識到,廣泛的事實是,如果工人不能從這種做法中獲得額外的報酬,他們是不會順從於這種更為死板的標準,他們不會額外的勤奮地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