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科學管理原理》(1)(1 / 3)

關於作者

弗雷德裏克·泰勒對20世紀的工作領域產生過深遠的影響,是一位難得的多才多藝的人。然而他或是不為人所知,或是被當做反麵人物。泰勒作為科學管理的創始人,是大批量生產的支持者,測量與控製理論的倡導者,一個自認為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了解和理解生產線生活的富人。

弗雷德裏克·溫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生於賓夕法尼亞州傑曼頓的一個富有的律師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為他今後的工作做了素質上的準備。在泰勒的早期教育中,他大量學習古典著作並掌握了法語和德語。泰勒迷戀科學調查研究和實驗,強烈希望遵照事實改進和改革事物。在早期他對煩瑣的工作方法不滿,並且發明了一些精巧的器具,這些都為他後期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礎。泰勒的父母希望他能繼承父業當律師,讓他到菲力普斯·埃克塞特學院上學以便進入哈佛大學,由於泰勒學習刻苦,時常開夜車,使他的健康和視力受損,因而不得不輟學去費城的恩特普利斯液壓機廠做了學徒工。在那裏泰勒受到了非常重要的鍛煉,他在自我管理、自我控製方麵獲得深切的體會,對以後工作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三年的學徒期滿以後,22歲的泰勒來到了大鋼鐵公司的米德維爾工廠,做一名機械工。由於工作努力和表現突出,泰勒很快就從一個普通的技工逐步提升為總技師,並在1884年成為總工程師。在這個過程中泰勒深感係統的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因而他參加了新澤西州的斯蒂文斯技術學院業餘學習班,於1883年畢業,並獲得該學院的機械工程學位。他在米德維爾工作了12年,不斷地從事關於管理和技術方麵的試驗,係統地研究和分析了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勞動所花費的時間。1890年泰勒到一家製造紙板投資公司任總經理,1893~1898年從事工廠的管理谘詢工作,1898年來到賓夕法尼亞的貝瑟利恩鋼鐵公司做谘詢工作,在此期間他同懷特發明了高速工具鋼並獲得了專利。1901年以後開始無償地做谘詢工作,並不斷地進行谘詢、演講和撰寫管理文章,宣傳他的管理主張。1906年泰勒擔任了聲譽很高的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主席,1915年病逝,終年59歲。在他的墓碑上刻著“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裏克·溫斯洛·泰勒”。

泰勒的思維活躍,個性堅強。泰勒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既不吸煙又不喝酒,甚至把茶和咖啡也看做應予避免的刺激品。在泰勒看來工作就是享樂,而且工作比享樂更有意義。盡管他為人嚴肅,早期同工人有過爭鬥,但卻充滿了對人的同情和幽默感,他的正直的品格贏得了工人的尊敬,而他的熱誠也感動了工人。他的一位同事說:“隻要死人能聽到他講的話,死人也會充滿了熱情的。”然而可悲的是,他晚年失去了朋友,他的工作遭到了別人的誤解,認為他提出的管理方法是用來壓製工人的,這對他來說是不公正的。因為從早年到晚年,他極為勤奮的一生都是為工人服務的。

至今,我們仍可以說,科學管理理論或泰勒的整套思想乃至於他們的人格,都將為人們所銘記。作為科學管理之父,泰勒的影響無處不在。

關於本書

提起泰勒,則必然要了解他的代表作《科學管理原理》。《科學管理原理》是一個新的管理時代的標誌。

在這部管理經典中泰勒提出,科學管理的普遍采用會使生產能力普遍地成倍增長,這對整個國家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工作時間得以縮短,人們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雙雙增加,教育、文化和娛樂生活的增加,它將為全社會帶來最高的收益。

《科學管理原理》所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它提出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並強調指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性和可能性;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為工作配備“第一流的工人”。泰勒認為,那些能夠工作而不想工作的人不能成為第一流的工人,隻要工作是合適的,每個人都能成為第一流的工人。而培訓工人成為“第一流的工人”則是企業管理者的責任:要使工人掌握標準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標準化的工具、機器和材料,並使作業環境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