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帕金森定律》(1 / 3)

關於作者

帕金森,英國曆史學博士,曾在哈佛大學擔任教授。1957年,他在馬來西亞一個海濱度假時,悟出了一個定律,後來他將自己思考的結果發表在倫敦的《經濟學家》期刊上,從而一舉成名。

帕金森教授是典型的英國人,富有幽默感又孤高自傲,《帕金森定律》一書出名以後,他的演講更是座無虛席。

曆史學界一向有史學、史才、史識之說,但作為曆史學家的帕金森教授,與自己的同行相比,更具有麵對真實的勇氣和對曆史社會的責任感。因為他在書中揭露了社會上諸多不合理現象,闡述了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與後果。直到今天,現代公私機構仍然沒有完全解決人員膨脹、效率低下的問題。而帕金森教授對機構病症的獨到觀察與尖銳批評,仍然值得任何機構的高級人員進行參考和反省。

關於本書

1958,一本僅有130頁左右的小書在英國問世,幾十萬冊很快一銷而空,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倫敦《金融時報》評價說:“一本可惡的書,不能讓它落入下屬的手裏。”倫敦《星期日泰晤士報》的評價則是:“一本極端情趣橫溢和詼諧的書。”

這本小書就是諾斯古德·帕金森寫的小品雜文集《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一書出版以後,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在美國更是長踞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帕金森定律》主要以20世紀50年代的英國為背景,通過對政治製度、政府機構的組成、人員的設置,以及機關企業的工作製度和工作方法的描述,深刻地剖析並無情地鞭撻了當時盛行的官僚主義與腐朽庸俗作風。作者文筆辛辣,言辭簡練,冷嘲熱諷,時而把真事當做假的故事來說,時而又把假設的情節煞有介事地當做真的來講,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資產階級上層社會做了入木三分的刻畫。

總的來說,《帕金森定律》提供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作者筆鋒犀利卻又幽默動人。所謂的“帕金森定律”在世界各地雖然不一定能說是已達到膾炙人口的地步,但是相當多的人,特別是文化知識界的人,都很明白它就是譏諷官僚主義和官僚作風的代名詞。奧伯特·蘭卡斯特為這書做了多幅插圖,把英國上層社會裏形形色色的洋相介紹給了讀者。這些漫畫為全書生色不少,可以說是笑料之外又加了笑料,使人讀來更是不忍釋手。

內容梗概

《帕金森定律》以諷刺小品體裁寫成,文筆辛辣、令人發笑的同時,又令人深思。這本小品雜文集由9個相互獨立的小文章構成,又形成一個統一和諧的整體。

一、帕金森定律

作者先以一個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小事為引子,得出一個推斷,即完成工作(特別是文字工作)的時間伸縮性如此之大,說明工作量和做這份工作的人數二者之間關係甚微,甚至是毫無關係。大家都承認,事情的重要性和複雜性跟辦這事情花費的時間應該成正比,但作者認為這話的廣泛含義,特別在行政工作方麵,卻很少引起重視。有些人相信,在職人員多了一定反映工作量增長了;另一些人認為,職工人數成倍上升,結果必定是某些人閑下來無事可做,再不就是大家的工作時間一律縮短。對此問題,作者認為職工人數和工作量互不相關,職工人數的增長是服從“帕金森定律”的。不論工作多少,甚至完全沒有了,職工人數的變化總逃脫不了這條定律。

“帕金森定律”是經過搜集了大量的統計材料,加以研究才製定出來的。它有兩個無須解釋的事實可代表其動力:①當官的人需要補充的是下屬而不是對手;②當官的人彼此之間是會製造出工作來做的。

研究行政學的人會得出結論:行政人員或多或少是注定要增長的。帕金森用數學方式來闡明“帕金森定律”——在任何一個政府行政部門,隻要不是處在戰爭時期,編製總是按下列公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