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
湯姆·彼得斯是20世紀最引人注目的管理大師。《經濟學家》雜誌稱他為“管理大師中的大師”,《商業周刊》因他打破了傳統的管理理念而稱其為“商業的最佳夥伴和最恐怖的夢魘”,《洛杉磯時報》稱其為“後現代企業之父”,《財富》雜誌則聲稱“我們生活在一個湯姆·彼德斯時代”。
1982年湯姆·彼得斯與羅勃特·華特曼(Robert H Waterman, Jr)合著《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一書而聲名大噪,晉升為大師之列。《福布斯》(Forbes)評選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工商書籍,《追求卓越》排名第一,它更被譽為“優秀企業的管理聖經”。 在現代管理學家眼裏,湯姆·彼德斯每五年改變一個主張已成為笑柄,他們嘲笑到,彼德斯在1982年的《追求卓越》中信奉的是“顧客是上帝”,主張“回歸基礎”(back of basics)的革命:讓管理者回到“實踐常識”——貼近客戶、走動式管理,而在1988年的《亂中取勝》中又被“追求靈活性結構”所取代,在1992年的《管理的解放》中又宣稱“世界發狂了”,認為後現代企業組織不應設計得像由硬石頭壘成的金字塔,而應該像一個嘉年華式的聚會場所。
不過嘲笑歸嘲笑,必須承認的是:在最恰當的時間,選擇最為人們所關注的題目,並能引起轟動效應是彼得斯最為拿手的本領。
關於本書
本書談的是一場革命——一場必要的管理學的革命。
這場革命向我們自以為懂得的關於管理的知識提出了挑戰,並且還不時向百餘年來的美國傳統提出了挑戰。最根本的是,時代要求以機動靈活和熱愛變革的精神代替我們長期以來追求大批量生產和大規模營銷的傾向。“在混亂之中取勝”意為想方法對付混亂,力圖克服混亂,雖有混亂之中得成功,但這種態度失之過於被動,而且不得要領。真正的目的應當是把混亂視做必然,學會在混亂之上求得發展。
該書從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競爭日趨激烈複雜的現狀出發以大量生動的事實和案例形象而又深刻地探討了經濟和各類企業發展的新特點和新經驗,作者為各類企業領導人開列出45個經營“處方”。這些處方對於正在進行經濟改革的我國各類企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且對於我國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所應采取的戰略尤有現實的意義。
內容梗概
一、為顛倒了的世界開處方
書中第一篇“為顛倒了的世界開處方”,包括兩章,第一章名為“正視革命的必要性”,第二章名為“利用處方:主動式管理的要點”。前一章可以說是提出問題,後一章則提供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在提出問題的部分,彼得斯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的衰落在加速。不光製造業出口困難,服務業也在走下坡路,前途雖有一線光明,目前卻是困難重重。並且,整個世界進入了一個空前變幻莫測的年代,使美國企業雪上加霜。在環境充滿了不確定性、可預見性已成往事的情況下,美國人早先的假設錯了。彼得斯嘲諷了美國人的好大喜功,抨擊了美國人輕視勞動者的作用的傳統。在進行一連串的批評後,彼得斯認為,20世紀90年代乃至以後,成功的企業應具有質量意識;具有服務意識;更加敏捷的反應;機構更扁平化(組織機構的層次較少);設置更有自主權的單位(總部人員即放馬後炮的人要少,給下麵以推出產品、為產品定價的人更多權限);麵向產品特色化,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創造小塊的優勢市場;更快地創新;使用訓練有素、機動靈活的人員,作為增加價值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