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的學習概念與“學習型組織”是隨著彼得·聖吉的著作《第五項修煉》一書的出版和成功而為人們所了解的,《第五項修煉》是由聖吉博士所創立的一套結構完整、操作性很強的、理論與現實結合的新型企業管理方法。
這本著作的問世源於彼得·聖吉的研究工作,他在研究中發現,1970年名列美國《財富》雜誌五百強排行榜的大公司,到了20世紀80年代已有三分之一銷聲匿跡,這種不尋常的現象引起了彼得·聖吉的思考。通過深入研究,他發現,是組織的智障妨礙了組織的學習和成長,並最終導致組織的衰敗。組織智障,顧名思義,指的是組織或團體在學習及思維方麵存在的障礙,這種障礙最明顯地表現在:組織缺乏一種係統思考的能力。在思維中,人類總是習慣於將問題加以分解,把世界拆成片段來理解,但是無形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全然失掉對整體的歸屬感。這個障礙對組織來說是致命的,許許多多的企業因此走向衰落。
彼得·聖吉認為要使企業茁壯成長,必須建立學習型組織。於是《第五項修煉》便由此誕生。
《第五項修煉》以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為主題,通過一整套管理辦法提升人類組織整體運作的“群體智力”,以適應知識經濟、信息時代的要求。其主要內容旨在說明:學習型組織正是人們從工作中獲得生命意義、實現共同願望和獲取競爭優勢的組織藍圖;要想建立學習型組織,係統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修煉”。這種理論和方法一經提出,立即獲得國際學術界、管理界、企業界的廣泛認同。“學習型組織”的理念、發展模式也迅即風靡世界,贏得各國許多社會組織管理者、領導者的青睞。該書出版不久,即以其革命性的創新獲得1992年世界企業管理協會最高榮譽獎——開拓獎,彼得·聖吉本人也被冠以20世紀90年代的“管理學宗師”的稱號。
美國《財富》雜誌認為,彼得·聖吉所致力探討的管理科學新技術,是未來最具競爭力的管理技術,因為整個管理學的模式在他那裏已發生了轉移,這就是“學習型組織”新概念的提出和一套完整的修煉方式的確立。正如彼得·聖吉所說:“未來真正出色的企業將是能夠設法使各階層人員全心投入,並有能力不斷學習的組織。因此,未來最成功的企業將會是學習型組織,因為唯一持久的優勢,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
《第五項修煉》的確是一本不尋常的書,值得有心改變自己,並進而改善周圍世界的人一讀再讀。當前,關心人類群體危機及展望未來的書似乎越來越多,然而,人類群體危機最根本的症結仍未消除。由於我們片段而局部的思考方式,及由其所產生的行動,造成了目前切割而破碎的世界,使我們喪失了群己的一體感。也正基於此,《第五項修煉》所提出的整體互動思考方式及修煉方法,才無愧於“21世紀管理‘聖經’”的稱號,證實了它不隻是一本管理新論,而是以全新的理念闡述了2l世紀的企業應該遵循的新法則,展示了創新型組織新的必由之路。
《第五項修煉》最大的功勞不僅在於它推動了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運動,而且提供了堪稱中國企業管理者洗腦的“係統思考”的新思維方式。我希望大家都能深入地閱讀這本書。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成思危
今讀聖吉博士所著的《第五項修煉》,深覺它是一個提供在混亂中超越混沌、走出雜亂、迎接新時代的指引。它將引導人由看片段,到重視關照群體;由看事件,到看變化背後的結構;以及由靜態的分析變因,到看見其間的互動,進而尋得一種動態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