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基業長青》(1)(2 / 3)

作者認為,理念對現實的指導的確是重要的,正是“有一種核心理念指引和激勵公司的人”使公司基業長青。隻不過這種理念不是無中生有地產生的,而是那些基業長青公司實踐的產物,是這些公司成功經驗的總結。作者分析的是公司、組織以及人在組織中的作用。作者從人的角度讓我們看到了公司的成長和鞏固。作者從公司的角度分析了使得企業長遠發展的優勢,以此分析企業取得這些優勢並長期發展的原因。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不斷自我改革、自我反省來達到這些優勢,使其成為公司特性,從而保證長久發展。

許多人認為一個公司的持續成長依賴於幾位優秀的CEO的持續運作,但本書的作者卻告訴人們,對一個企業而言,一群聰明人在維持現狀的基礎上敢於進行新嚐試,比擁有一個有魅力的領袖更重要,而擁有一個核心的理念並為之奮鬥則是企業的持續成長的關鍵所在。

全書有數百個具體例子,並被組織成了緊密的實用概念框架,能夠適用於各個層次上的經理人與創業者。

《基業長青》為建立21世紀長期繁榮的組織提供了一個宏偉藍圖。

內容梗概

一、“造鍾”而不是“報時”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企業的競爭力。企業短期的競爭力依賴財務周轉的能力(資金),中期的競爭力則必須擁有良好的服務與產品(技術),長期競爭力則要依靠公司的各級管理者和員工(人才)。因此,能夠凝聚共識的高效能管理團隊和員工隊伍是企業永續經營最重要的資源。

市場經濟中,土地、技術、資本都是死的資源,他們是不能自行升值的,隻有人才是活的資源,是一切價值創造的真正源泉。因此能力卓越、態度忠誠、能夠為公司發展貢獻力量的人,無疑是公司最重要的財富。

企業如何才能聚集到優秀的人才?從另一個角度說,就是如何營造一個有利於吸引人才加盟、培養人才成長,有利人才發揮才能的環境。《基業長青》研究了高瞻遠矚公司的成功案例,得出了結論:優秀的企業管理者要“造鍾”而不是“報時”。書中把優秀的管理者稱為“報時員”,把企業不斷產生優秀人才的機製稱為“時鍾”。

因此,企業要長盛不衰,就必須建立一套基於組織而不是基於企業家個人的機製,也就是在組織的層麵建立一套不斷吸引優秀人才,不斷培養優秀人才的機製。即把企業打造成一台自動運轉的“時鍾”,這台“時鍾”能夠不斷地自動“報時”。對此,《基業長青》總結道:“高瞻遠矚公司和對照公司最大的差別不是領袖的素質,而是優秀領袖的一貫性。”為論述清楚,作者在書中具體分為五個部分來展開:

1“偉大構想”的迷思

研究表明,高瞻遠矚公司遠不如對照公司那樣靠“偉大的構想”開創事業生涯。此外,比較而言,無論最初的創業觀念是什麼,高瞻遠矚公司在草創時期,不可能像對照公司那樣旗開得勝。在18對配對比較的例子中,隻有三家高瞻遠矚公司初期事業比對照公司成功,有10家劣於對照公司,有5對不相上下。合作通過惠普和德州儀器,索尼和健伍公司,沃爾瑪和美利堅百貨在創建之初的不同來說明上述觀點。

2公司才是終極的創造

我們必須改變看法,從把公司視為產品的橋梁轉為把產品看成是公司的橋梁。即,我們必須認可報時和造鍾之間的巨大差異。通過比較通用電氣和西屋、惠普公司和德州儀器創始人關於公司觀念的不同,得出結論:最為高瞻遠矚的公司能夠持續不斷提供優越的產品和服務,原因在於它們是傑出的組織,而不是因生產優越的產品和服務才成為偉大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