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
詹姆斯·柯林斯(James Collins),是一位傑出的教師和創業家。他從1988年開始在美國斯坦福大學企管研究所傳授有關創業的課程,精彩的授課內容和平易近人的教書方式,極受學生歡迎,曾經在1992年榮獲斯坦福傑出教學獎。1995年離開斯坦福後,回到家鄉,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博德(Boulder)設立了自己的企管研究實驗室。
多年來,他除擔任默克藥廠、星巴克、嬌生、時代集團等數百家企業的顧問之外,也成為許多非營利組織谘詢的對象,包括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彼得杜拉克非營利管理基金會和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的政府改造會議都曾向他請教。柯林斯在當代企管大師中,素以研究嚴謹而著稱,《經濟學人》、《財富》、《哈佛商業評論》、《商業周刊》等著名財經雜誌都曾深入報道他的研究及理論。
柯林斯自稱:“我的專長就是能在一堆雜亂無章的信息中看出形態,在紊亂中找到秩序,在混沌中理清觀念。”他深信,不管周遭的世界如何改變,世上仍然有恒常不變的根本價值與通則。
傑裏·波勒斯(Jerry Porras),1960年畢業於得克薩斯西部大學(Texas Western College);1968年獲康奈爾大學MBA;1974年獲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PhD學位。曾先後供職於lockheed導彈和空間公司,從事軍火設計研發(1963~1964);通用電氣公司技術市場開發(1964~1966);Techint,SA公司國內組織發展顧問(1970~1981)。1972年起,任教於斯坦福大學,擔任過諸多項目開發設計的負責人;2001年起參加Emeritus研究小組,從事組織行為和變革方麵的研究。
關於本書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的生死盛衰已成為一種自然的社會現象。但也總有一些企業長盛不衰。美國管理學家詹姆斯·柯林斯和傑裏·波勒斯(Jerry Porras)在他們合作的《基業長青》(Build to Last)一書中,正是要探討這類“高瞻遠矚”公司長生不老的秘訣。他們在這本富於創造性的書中這樣寫道:“這不是一本描寫能力卓越、高瞻遠矚的領導人的書,也與高瞻遠矚的產品概念、高瞻遠矚的產品或高瞻遠矚的市場分析無關,也不談及擁有某種公司展望。本書所談的問題更為重要、長久和真實。這是一本有關高瞻遠矚的公司的書。”
從1988年到1994年,詹姆斯·柯林斯和傑裏·波勒斯教授一起帶領總共有21位研究員參與的研究小組(通常有4~6人同時在小組中工作),花費六年,總共投入了15萬小時的時間,探討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轉變過程。他們一直堅持一種“漫長、費時、徹底而吃力的程序”,采用嚴格的標準,從《財富》雜誌500強工業企業和服務類公司兩種排行榜中選出18個卓越非凡、長盛不衰的公司(它們平均擁有近百年的曆史,自1926年以來,它們的業績是大盤股市業績的15倍),並將這些公司直接與它們的一個突出的競爭對手對照。他們審視了公司由最初創建到今天的曆史——創業、中等公司、大型公司;研究它們如何應對世界發生的急劇變化(兩次世界大戰、大蕭條、革命性的科技、文化動蕩等)而基業長青。
自始至終,作者都在問這個問題:“是什麼使那些真正卓越的公司與眾不同?是什麼使通用電氣、3M、默克、沃爾瑪、惠普、沃爾特·迪斯尼和菲利普·默裏斯公司不同於它們的競爭對手呢?例如,寶潔公司創建之初遠遠落後於其對手高露潔,它最終是如何成為本行業中的一流企業的?摩托羅拉是如何由一個默默無聞的電池修理企業進入集成電路和無線通信行業的,而先力時永遠跨不出電視行業?波音公司如何取代麥道公司世界最佳商用客機公司的地位——波音公司擁有麥道公司所不具有的什麼法寶呢?”通過回答這些問題,柯林斯和波勒斯超越了連篇累牘的專業術語,拒絕追逐時尚,發現了使傑出公司出類拔萃的永恒品質。即“造鍾,而不是報時;利潤之上的追求;保存核心、刺激進步”。他們也為所有經理人和創業者帶來了靈感,破除了人們廣為接受的錯誤想法,即隻有魅力四射的高瞻遠矚的領導才能夠建立高瞻遠矚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