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紀律是勝利之母,執行紀律沒有任何借口(2)(2 / 3)

在我們周圍也有這樣一些以老好人形象出現的管理者,在做出決定時,總是搖擺不定、猶豫不決;在碰到一些問題時,習慣當“甩手掌櫃”。久而久之,他們管理的魄力小了,膽子小了,辦法也少了。有什麼事,滿頭大汗去找上級領導,“您看應該怎樣處理,您給拿拿主意吧”。或者幹脆不管,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

作為管理者,往往管理著許多下屬,管理著一攤子工作,其首要任務就是把下屬管理好,把方方麵麵的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有條不紊,從而維持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

任何一名企業管理者都應該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在實際工作中,有的中層管理者認為自己不是高層領導,不願管,不敢管,沒有資格管。在情感方麵更是如此,不好意思,怕得罪人,做老好人。有的中層管理者則認為下屬做的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自己去管,結果工作秩序混亂,甚至導致嚴重後果。

小王在一家公司做產品設計工作,由於各種原因,公司業務做得不是太好,很多員工覺得沒有前途,不是整天無所事事,就是遲到早退。看到這種情況,小王就去問主管:“公司照現在這個樣子發展下去,肯定非常危險。我們該采取什麼辦法挽救公司呢?”誰知主管卻說:“你管這麼多有什麼用呢?先挺挺看,也許過一段時間會有些起色。”小王聽到主管如此沒有信心的話之後,第二天就和公司拜拜了。

小王為什麼會遠走高飛呢?也許在他的心目中,主管就代表著公司,主管對公司都沒有信心,自己怎麼能對公司有信心呢?還不如跳槽痛快。

可見,管理者需要樹立自己的威信,要嚴格要求下屬,不能放縱不管。管理者在管理中使用一些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工作中,要用嚴格管理來體現組織的製度;私下裏,要用情感來體現自己對下屬的關懷。如果你老是想著做老好人,那麼你將組織的規章製度置於何處?如果下屬犯了錯誤,你不懲罰他,你的威信何在?

人們普遍認為,做人就是如何搞好人際關係,做事就是如何提高公司效益,搞好人際關係、提高公司效益就是管理。隻會做人,不會做事,是一團和氣,是和稀泥,管理上等於零;相反,隻會做事,不會做人,常常得罪人,他的管理也不佳。因此,要先會做人,然後會做事,這就是管理。

但是在日常的管理中,管理者經常遇到事與人糾纏到一塊的時候,其實也難怪,人是做事情的人,事是人做的事,怎麼能分得清楚呢?所以管理就是得罪人的事,在日常的管理中不要怕得罪人,但不要得罪大多數人,更要注意對事要製度化,對人要人性化,特別是在不是很正規的小企業,首先做的應該是有法可依——建立可行的規章製度,然後再是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管好一個企業和一群人往往是需要給企業動一係列“手術”的,會讓企業中的不少人感到“疼”。改革會調整企業原有的利益格局,可能要堵一些人的財路,降低一些人的收入,使大部分人感到壓力增加,甚至要揭人之短……這些都是得罪人的事。企業管理者要抓管理,就需要頂著這些壓力、冒著這些風險,大刀闊斧地把一項項新製度貫徹下去,要敢於管理。

管理者如果空有管理之心,卻前怕狼、後怕虎,這個不願招惹,那個不敢得罪,希望什麼麻煩也沒有,一心想做“好好先生”,管理根本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企業抓管理就是要既無情又有情。在深化改革、貫徹製度方麵要“無情”,製度至上,沒有什麼講情麵的餘地。獎懲分明、能上能下,對於一部分員工來說可能很“無情”。但是,隻有通過加強管理,企業才能更具競爭力,才能有更大的發展,使員工收入增加,提供更多的崗位,這恰恰是“有情”的一麵。

管理是為了什麼?難道是“老好人大賽”看誰比較受人歡迎?不要說大膽管理,再小心的管理也不可能讓人人說好,那種隻說“好好好”的管理早晚把大家都送進地獄。管理者要明白自己的職責就是要管理好企業的業務,隻有用鐵拳來維護秩序和紀律,企業的規章製度才會真正的貫徹執行,企業的運轉才會在正常的軌道上進行。

告訴員工:執行紀律沒有借口

尋找借口是執行乏力的表現。找借口可以說是最容易辦到的事情了,一名員工如果不想執行紀律,總能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作為管理者,要消除員工凡事愛找借口的習慣,應先搞清員工找借口的內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