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徹底清除7大錯誤經營觀念(2 / 3)

這個故事並不是說定價要越高越好,但是對於小店來說低價是不太可取的。市場定價的最基本的依據是生產經營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而實際的定價的依據又有所不同和擴展。小店想要成功,就要學會科學定價,不要幻想用低價來吸引顧客。讓我們來探討科學定價具體要依據哪些條件吧。

1.依據市場導向

很多產品都是有淡季和旺季之分的。不同季節的市場需求不同。所以同樣的產品在淡季和旺季的價格也可以隨著市場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變化。

2.依據需求導向

當產品銷售比較好的時候,價格可以定高一點,因為之後必然會降價,比如當一款新的手機剛上市的時候,購買的人肯定是非常多的,這樣的話可以適當把價格抬高。而當這款手機已經不是新款了,熱潮過了以後,就可以把價格壓低。

3.依據成本導向

就是以進貨成本為最主要的依據,低於成本壟斷市場後再提價不是小店能夠做到的。如果進貨渠道比較好,成本控製得比較低,可以適當地把價格作為優勢,適當調低產品的價格增加競爭力,不過仍然要保證有利潤可圖,賺不到錢的小店銷量再多也沒有意義。當然我們定價不能隻依據成本,還有其他的因素綜合作用。

4.依據庫存導向

庫存也是很重要的依據,不可能隨時都保持的恰到好處。有時候庫存比較多,而銷量又比較小的時候,可以壓低價格促進銷售防止積壓。而當庫存較小,而銷量又比較大的時候,價格可以適當提高一點。

5.依據競爭導向

參考同行的定價來確定自己的定價。比如都是賣相機的,相同款式和牌子的相機在別家的售價是2000元,那你的定價如果是1900元就顯然具有競爭力一些。

6.依據定位導向

價格還要考慮潛在顧客們的承受能力。比方說你的潛在顧客主要是注重品質的白領,那麼定價偏高一些反而有競爭力。如果你的潛在顧客是定位在學生群體的話,他們比較注重產品的流行度,價格高的產品他們沒有能力負擔,這個時候定價就應該相對偏低一些。

最後,定價還要考慮到付出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和精力成本。不能一味的搞低價策略,適合自己的定價就是最好定價。產品的質量和服務品質才是吸引顧客最有力的手段。

4.錯誤四 試圖搶占市場九成的顧客

有些小型店鋪的老板夢想能夠打敗大企業,搶占市場九成的顧客,這隻是一相情願的想法,實際上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首先,一般情況下,大企業在涉足某個行業的時候,會做充分的市場調查以掌握顧客需求,再配合這樣的需求,進行商品開發的。而小店由於受到人力和資金等方麵的限製,隻能簡單地進行市場調查,所以,它們掌握的客戶資源與市場信息肯定無法與大企業相比;再者,大企業完善的營銷模式和轟炸式的廣告投入都是小商店無法企及的。因此,小店應該徹底打消這個念頭,認清自己的生存環境,在充分的市場調查的基礎之上冷靜分析。仔細發掘尋找大企業的弱點,並弄清楚怎樣可以從中得到發展。在分析大企業的實力之時,要充分考慮到其未來發展的趨勢。有些大企業雖然表明上占據了市場相當大的份額,然而顧客對它的產品質量卻開始不滿,它的企業管理水平都開始下降,霸王條款和倒退的服務令顧客怨聲載道。這些都是小店可以利用的弱點,雖然不可能因為這些弱點將大企業一舉擊敗,但是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注重這些方麵的完善,必將能夠爭取到一部分顧客的信賴。

孫小姐在社區附近開了一家小型便利店,然而,她還沒有立穩腳跟,社區內就開起了一家大型連鎖超市。一下子給孫小姐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然而便利店剛剛開起來,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更換地址或是改開別的店鋪將會血本無歸。然而在冷靜仔細的分析之後,孫小姐認為超市和便利店之間還是有很大差異的。最普遍的就是顧客們未必都能忍受超市工作人員那種缺乏人情味的服務,並且如果隻是購買少量商品在超市還要花費很多時間,為求方便,顧客們也傾向於待客熱情的小店。對於一些新奇商品,顧客不太熟悉,而超市雖然品種齊全陳列充分,卻沒有人能夠專門解答顧客的疑問。而孫小姐則利用了這個空當,在仔細核算了自己的經營成本後,主打銷售超市空缺的產品,終於在社區內占領了一席之地。

如果能發現市場上有某種並未引起人們注意的需要,就不需要對競爭惶恐不安了。隻要能滿足這種需要,並且提供優良的服務就能吸引到顧客。同時大企業已經開辟了這類產品的銷售,開發了顧客購買的需求,小店不用擔心沒有市場。選擇對手無暇顧及或競爭力不強的地方下手,避開與大企業的正麵衝突,用心提供優質的服務,小店就能取得成功。

5.錯誤五 產品趕流行一定會大賣

現在選擇開店創業的人越來越多,相對的,開店的風險也就越來越高了。尤其是對於抵禦能力弱的小商店來說,選擇一個風險低的行業比較理智。然而什麼樣的行業風險小並沒有一個統一明確的標準。很多沒有經驗的創業者認為,緊跟當下的熱點才是最穩妥的。恰恰相反的是,熱門領域往往隱含著較高的風險,而風險較低的恰恰是那些冷門領域。

所謂熱門的,必定有眾多人關注,一旦大家覺得一個行業有利可圖,就會一窩蜂地擠進去。原本資金、實力就不足的小商店,要麵臨如此眾多的對手,競爭壓力可想而知。流行的熱門的東西周期都很短,今天還炙手可熱的,到了明天可能就無人問津了。小商店沒有快速完整的“生產—銷售”體係,從尋找供貨商到采購再到上架銷售,必然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所以很有可能在采購時產品正處於熱銷,此時的進價偏高,而等到銷售的時候產品已經過時了,售價又偏低,造成高買低賣的窘境。所賺取的利潤可能還不夠填補運營成本,如果商品積壓銷售不出去,小商店無疑走進了死胡同。

在A縣城的一條美食街上,分布著數十家烤翅店,家家都人滿為患。曾經開過小燒烤攤子的李先生認為開烤翅店一定有利可圖,就從鄉下來到縣城開了一家烤翅店。原以生意肯定不錯,沒想到幾個月後A縣城的人們對烤翅沒那麼熱衷了。李先生的店剛剛開業,既沒有穩定的客源也沒有名氣,味道也是普普通通沒什麼特色,吸引不到顧客。到頭來不但沒賺到錢,除去房租和相關費用弄不好還要虧本。現在李先生想收掉烤翅店,可是店麵一下子又轉不掉,開店的時候采購了一大批的雞翅原料也開始變質了,真是騎虎難下。

從李先生的經曆可以看到,對於小商店來說,選擇熱門領域必然要承擔高風險。除非經過充分的調查和充足的實力,能夠超過其他同類的競爭者。否則,小店對於熱門領域,不要盲目跟風。現在,人們已不再滿足於千篇一律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了,更多的追求獨立與個性。熱門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會因為普及的迅速成為“大街貨”,流行的越快,淘汰的也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