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多謀斷(1)(1 / 3)

古語雲:“深謀遠慮,所以不窮”,“不謀萬世,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不足謀一域。”商場堪比戰場,雖不是你來我往、刀光劍影,但也是機詐百出、防不勝防。在商場上,不僅是比財勢,更是比計謀、比智慧。在這個社會結構更為複雜、人際關係更為多樣、價值利益更為多元的時代,不籌劃、不謀斷是難以成大事的。

計謀形於外,表現出的是一種精奇思想,有形有象;質於內,表現出的是一種深刻的哲學智慧,無形無象,取乎法上,僅得其中。若想成為富人,隻有全身心地浸潤到這種謀略文化之中,才能達到內智外富的境界。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之所以闖出了自己的天地,在於他們不光靠打拚,更是用計謀來創富的。

一般人不缺智慧,缺的是運用智慧的技巧和手段。在這個求新求變的時代,隻有培育自己的智謀,鍛煉自己的應對思路,突破傳統的觀念與常識,才能解決紛至遝來的難題,戰勝任何挑戰。

1.會算計是商人的必備素質

做生意為的是發財致富,精明算計自不可少。算計可不僅僅指會算賬,簡單的算賬隻是在運用計算能力。算計可不是那麼簡單,蘊涵著豐富的內容。會算計不僅能使自己廣進少出,還能使自己“見風使舵”、轉危為安。算計二字是每個商人必備,也是必學的一項創富素質。

大凡會經營的小老板都很聰明,看得準,算得精,能賺到錢,否則生意就做不下去;而有成就的企業家肯定也是聰明人,決策準,應變快,魄力大,能賺到錢,否則就不能稱為企業家。同樣會賺錢,小老板的聰明可稱為“精明”,企業家的聰明可稱為“智慧”。不管是“精明”還是“智慧”,說深了就是“商業才智”,說通俗一點就叫會“算計”。對天下所有的生意人而言,要賺錢就必須會算計,這是商者的基本能力。

不論是街頭小販還是石油大亨,非凡的算計才能都是他們骨子裏與生俱來的能力。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周薪隻有5美元的簿記員出身,但有一手快速計算的本事。在一次買賣哥倫比亞管道公司的談判中,洛克菲勒故意讓賣家滔滔不絕地講了半小時,自己卻一直在心裏計算利息支付條件,最終胸有成竹地說:“我節省了3萬元的利息支出。”

又有一天,他在一家下屬工廠看灌裝5加侖一桶油後封蓋的過程,並問身邊的一位專家:“封一個油桶用幾滴焊錫?”回答:“40滴。”問:“試過用38滴沒有?”回答:“沒有。”“那就試用幾桶,然後告訴我結果,好嗎?”不久他被告知用38滴焊錫,有一小部分漏油現象,但是39滴焊錫卻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從那以後,39滴焊錫就成為洛克菲勒標準石油公司下屬所有煉油廠實行的新標準。直到退休他都得意地提起:“那滴節省下來的焊錫,一年能為公司省下2500美元。而那以後,公司出口量一路上揚,直到現在已經累計節約了好幾十萬美元。”

這種隨時把成本、費用、付出放在心上,並時時注意落實的特質,就是算計的基本要求。隻要能帶來收益的付出,就應該稱作“成本”。產品定價要和成本掛鉤,通過對成本的評估,盡量降低支出,才能賺到更多利潤。而要對成本進行評估,就要求創富者對成本構成具有探究能力。這種能力可能比算計更能讓一個人做生意賺錢,甚至隻要一個人具備了非凡的探究成本的素質,成功的幾率就會比平常人高很多。

會算計,對生意人而言雖然重要,但這隻是第一步。初人生意場的人,通常考慮的是市場、消費人群,較少考慮資金周轉問題。其實,資金周轉是檢驗生意效果好壞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資金周轉快,經營效益就好,相反經營效益就差。如1萬元資金在同一時期內多周轉10次,就等於1萬元本錢做成了10萬元的生意。因此,白手起家的創富者就要想辦法加快資金的周轉,提高資金的利用率。

台灣著名企業家施振榮的少年時代充滿坎坷,父親在他3歲時就因病去世,.留下他和母親相依為命。為了謀生,他曾經幫著媽媽在店裏同時賣鴨蛋和文具。鴨蛋3元1斤,隻能賺3角,而且容易變質,沒有及時賣出就會壞掉,造成經濟上的損失。文具的利潤高,做10元的生意至少可以賺4元,利潤超過40%,而且擺著不會壞。看起來,賣文具比賣鴨蛋好。但事實上,賣鴨蛋遠比賣文具賺得多。鴨蛋利潤薄,但最多兩天就周轉一次。文具利潤高,但有時半年、一年都賣不掉,不但積壓成本,利潤更早被利息腐蝕一空。所以,鴨蛋利薄,但是多銷,所以利潤遠遠大於周轉慢的文具。施振榮後來將賣鴨蛋的經驗運用到宏基,建立了“薄利多銷模式”,即產品售價定得比同行低,雖然利潤低,但客戶量增加,資金周轉快,庫存少,經營成本大為降低,實際獲利大於同業。會算錢的人,往往能夠在別人無法獲利的交易中獲得賺錢的機會。這種能力能夠產生獨辟蹊徑的效果,避免市場競爭,又輕輕鬆鬆地賺大錢。

1974年,美國政府為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但是,好幾個月過去了,一直沒人應標。正在法國旅行的麥考爾聽說後,立即飛往紐約。看過自由女神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後,他沒有提任何條件,當即與政府部門簽下了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