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人活泛(3)(2 / 3)

總之,成敗有時隻在於一個觀念的轉換,換個角度,變個想法,往往會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在換角度想問題時,要充分發揮想像力,因為想像力是智慧的一種附屬物,它能有效地解決一些常規、常理無法解決的問題。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隻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跳出常規思維模式,積極大膽地思考,換個角度想問題,你就會成為一個贏家。

7.找大眾想法,投大眾所好

《為善吟》中有一段頗有深意的話:“人之為善事,善事分當為,金石亦能動。”現代經濟也可稱之為人本經濟。你若時時、事事、處處為他人的需求著想,所做的事都能滿足人們的需要,“金石”必然能為你所動。“顧客就是上帝,一切都是對的”,商人若能夠多花心思去研究顧客的心理、需求,並設法使之得到滿足,所做的事業必能獲得長足發展。隻有盯住普通大眾的需求,才是聰明的選擇,記住隻要心中有上帝,“上帝”心中就會有你一席之地。急功近利,冷落“上帝”,“上帝”就會對你發脾氣。得不到大眾的捧場,事業隻會如過眼雲煙,轉眼消散。

因此,找到大眾想法是你走向富裕的一個捷徑。大眾的想法有兩點可為:一是大家需要它,二是需要的人多。隻要你投其所好,還愁賣不出去、賣不好嗎?

每年10月,英國青年胡潤製作的中國大陸富豪排行榜都會引起國人對於富人,以及富人的錢是白還是黑之類的熱議,而胡潤也隨著一年又一年富豪榜的發布而名聲大噪。他就像一個“空手道”高手,原本兩手空空,僅憑一張中國富豪排名榜單就在中國既博得了一定名聲,又成為其中一位富人。

19歲時,胡潤有了作為交換生留學中國的機會,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一年的課餘時間,他幾乎跑遍了中國。1993年,胡潤回到英國,懷著“希望有一份好工作”的初衷就職於安達信。4年之後安達信問他:“想不想去上海?”胡潤沒有考慮多久便同意了。站在街頭,一番闖蕩過後成績寂然的胡潤內心悵惘不已。於是,他在1997年底打了一個電話給父親。對胡潤來說這是一個意義非凡的電話,因為它毫無疑問成為胡潤人生的轉折點。胡潤把自己的苦惱告訴了父親,卻被反問一句:“你有沒有搞明白,在中國,在上海,你是誰?”胡潤一時間猶如醍醐灌頂,驚醒過來。他知道自己必須做出點不一樣的東西來,才可以立足中國、有所作為。胡潤想知道自己在中國是個“誰”,也知道中國人更想知道“誰”是首先富裕起來的那一群人。畢竟,對財富的好奇是人之常情,國外早就有了各種各樣的財富排行榜,正在迅速“製造”富人的中國也應該有自己的富豪榜。這就是大眾的想法,胡潤找到並著手去做了。

幾個月過後,第一份中國大陸富豪排行榜(雖然隻有寥寥50人),終於誕生在胡潤手中。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怎樣為它找到一個有效的發布渠道?雖然還未進入中國,但當時《福布斯》、《財富》、《商業周刊》三大著名商業雜誌在中國已有足夠大的名氣,於是胡潤把排行榜傳真給他們。第二天,《福布斯》回複說,他們對這個排行榜很有興趣!

後來的事情就比較為人所熟悉了。雖然胡潤的中國大陸富豪排行榜每年都受到質疑,引發大量爭議甚至謾罵,卻使它的影響力不斷飆升,胡潤也由此走進人們的視線,收獲了不少名氣。

胡潤此後更是推出了一係列具有突破意義的子榜,包括“房地產富豪榜”、“能源富豪榜”,“零售富豪榜”、“IT富豪榜”、“強勢富豪榜”和“金融富豪榜”。2006年8月初,胡潤的第六本書——《我和百富榜》出版,胡潤百富榜也擴容到500人,並且富豪身家較之往年有了大幅提升。同年10月12日,胡潤首次發布《2006胡潤女富豪榜》。“我估計媒體對這個都比較感興趣。”胡潤做出了如此推理。事實證明,女富豪榜確實引起媒體的連篇報道和社會關注。他又一次找到了大眾的想法。

利伴名而生。每年一度的胡潤百富榜必定成為每年的財富盛宴,引起國內絕大部分媒體和公眾的廣泛興趣。這就意味著胡潤本人從中可以獲取不菲的個人財富。靠著排榜,36歲的胡潤8年來究竟在中國賺了多少錢?他笑著說:“我不否認,我也足千萬富翁。也許有一天我會回到英國,但是在中國的生意一定會做下去。”

憑著對中國人追逐財富迫切心理的敏銳把握,胡潤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並於數年之間積累了數千萬的財富。

他為什麼樂於為中國富人數錢呢?胡潤自己對排榜的目的給了一個很好的理由:“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給年輕人一個學習的榜樣,鼓勵更多的人創業;第二個目的就是鼓勵財富文化,一個人要把企業做大,就需要一個財富文化,這包括他的企業環境、創業精神、發展眼光和培訓,所以我希望我們的百富榜,能幫助企業財富文化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