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變呢?李春花說:“早上喝稀飯是中國人的傳統,那麼改在中午或者晚上喝稀飯可行不可行呢?”丈夫聽了連聲說好。李春花認為:中午…晚上喝稀飯是町行的。原因有二:第一,現在生活好了,人們對大魚大肉吃膩了,喝點稀飯爽爽口是可能的;第二,如果把稀飯當成正餐來吃,就必須改變一些特點,隻有推陳出新,改良稀飯品種,推出營養又可口的稀飯才行!另外,還可根據稀飯的特點配置各種各樣的菜品。這樣就把大餐的飲食特點結合了進來,賣稀飯也就不再是微利行業了。
第二天,他們就分頭行動起來:丈夫辜強負責熬稀飯;李春花為了創建屬於自己的稀飯品牌,給稀飯取了一個通俗易記的名字——李姐稀飯大王。
夫妻倆各司其職、配合默契。辜強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便研究出了十幾種葷稀飯,還發明了一種他最為得意的食品“野生蔞龍花粥”。這是一種綠色食品,全天然、全野生、全綠色,還有清熱解毒的藥用功效。
新品稀飯正式營業那天的一大早,夫婦倆熬了5鍋不同類型的稀飯免費給顧客品嚐。客人們吃完後個個讚不絕口,都覺得稀奇,因為他們從來沒見過稀飯也可以做出這麼多花樣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沒過多久小店的客人就比原來多了好幾倍,並點名要品嚐那些特色稀飯。此後,前來品嚐稀飯的客人更是絡繹不絕,每天的客流量達到上百人次,營業額有時竟高達兩三千元。
2001年,李春花夫婦不僅還完了所有的欠債,還積累了不少資金。很多人問她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李春花說:“不要認為稀飯利薄就不去做,利薄總比沒有強。我最瞧不起那些窮得叮當響又總在夢想‘要搞就搞大的’人。勿以利小而不為,小本生意做大了就成了大生意了嘛。”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創業時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對做小生意不屑一顧,隻想著做大生意,最後一事無成,有的甚至賠得傾家蕩產、無法生活。其實,小生意投資少,風險也小,但見效快,雖然得到的是薄利,但薄利多銷,積少成多,照樣能賺到很多錢。生意不在大小,而在最終賺得的利潤。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屑做,創富根本就是一句空話。不要嫌賺的錢太少,所謂積腋成裘、聚沙成塔,能掙一分是一分,隻要市場做大了,幾厘的利潤照樣能致富。
現在的年輕人若想成為一個富人,道理也很簡單,那就是從今天做起,從小生意做起。富人有著彌足珍貴的經商法則:從小生意做起,不要瞻前顧後,過多考慮資金、經驗等因素,那樣會使你失去最初的銳氣;先掙小錢再掙大錢,“大”最終由“小”而來。做人,我們應篤信“勿以善小而不為”;經商,應切記“勿以利小而不為”。這不僅是成功之道,也是時代趨勢。
12.揚長處,靠優勢
明智的人善於把過去、現在和客觀實際結合起來分析,從中預測自己的未來需要。事實證明:每個人隻要立誌創業、勤奮努力就會有成功的機會。你在所處的環境中,依據完全可能的條件,發揮自己的優勢,挖掘自己的潛力,努力進取,不斷革新,就有可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其中的關鍵就是如何發現自己的優勢與長處。假如你隻有一隻腳,不要勉強自己去參加賽跑;假如你相貌平平,不要去參加選美比賽。若去掉自己的劣勢,發揮自己的優勢,然後選準最合適自己的項目去出擊,成功的概率定會大得多。
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集中精力於某一點,就容易把事情做好,如果把精力分散到許多方麵去,結果肯定不容樂觀。古人比喻說:十個手指按九個跳蚤,結果一個也按不住。如果用心去觀察那些已有成就的富人,就可發現一個共同的特征:不論聰明才智高低與否,也不論他們從事哪一種行業、擔任何種職務,他們都在做自己最擅長的事。一個人的成就,恰恰來自他對自己擅長的工作的專注與投入。
“魔鬼教官”範慶學就是靠發揮自己優勢獲得成功的。2000年12月.22歲的範慶學退伍了,回家後對父母說:“我不靠別人,我要回南京打工!”於是,範慶學揣著2400元退伍費來到了南京,可是幾次應聘均不成功。一天傍晚,範慶學到南京長江大橋上散步,突然發現前方十幾米遠處有一個小夥子攀上大橋欄杆,縱身跳進了長江……這殘酷的一幕使範慶學深受刺激:什麼事情會讓一個人如此輕易地放棄生命?第二天,報紙上刊登了這個青年自殺的新聞。原來,這個從江西來南京打工的青年,一年多來一直找不到工作,承受不了失業的巨大壓力就跳江自殺了。放下報紙,範慶學心裏十分難受:“僅僅因為找不到工作就自殺了,這個青年死得可真不值!我不也在急著找工作嗎?但我就不會考慮輕生。”範慶學又總結:自己在部隊受過強化訓練,意誌與心理都得到了磨練,有承受生活苦難的能力。突然,範慶學靈機一動,為何不針對承受能力差的人辦一家“賣苦公司”呢?
第二天,範慶學來到工商局,打聽到要辦個公司最起碼需要3萬元注冊資金,可自己手裏隻有300元!範慶學想,隻有邊掙錢邊注冊了。他隨即找到原來部隊的老領導,聯係到一處訓練基地,隨後開始印傳單、跑企業,宣傳自己的“賣苦”業務。2001年12月的一天,範慶學來到南京一家電子公司老總的辦公室門前,以軍人的姿態高喊了一聲:“報告!”這一聲喊,把老總嚇了一跳。隨後,範慶學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這位老總:“通過軍事訓練,可以提高年輕員工的團隊意識,增強他們的組織紀律性……我先不收費,訓練結束後你看效果再付費。”沒想到,這位老總也當過兵,一聽便很感興趣:“現在的大學生多嬌生慣養,不懂得為他人著想,這也許是個好辦法!我們公司剛進了一批大學生,就由你來組織他們進行訓練吧!”範慶學聽後,高興得不得了。2002年3月1日,範慶學將電子公司的30名大學生拉到了位於安徽巢湖的一個部隊訓練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