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肚量大(4)(1 / 3)

從“利潤分享”的觀念開始,再到“切蛋糕哲學”的實踐,歐陽自坤領導的友旺公司的資本額已達到4.5億元,營業收入更是成倍增長,創造了年年贏利的佳績。由於“利潤分享”,目前“友旺”的股份約有五成是由員工持有的,致使員工對工作全身心投入。歐陽自坤說:“隻要員工開心,工作就會專心,公司的發展自然跟著來。”

有人說:如果你習慣了獨享榮耀,那麼總有一天你會獨吞苦果!一個人享受成果,是一種“吃獨食”的做法,這樣會引起他人的反感,從而給下一次合作帶來障礙。

一個醉心於戲劇的人,不顧親朋的反對,毅然選擇一處並不熱鬧的地區興建了一所超水準的劇場。奇跡出現了:劇場開幕之後,附近的餐館一家接一家地開設,百貨商店和咖啡廳也紛紛跟進。沒幾年,那個地區竟然發展得非常繁榮,劇場更是賣座。

“看看我們的鄰居,一小塊地,蓋棟樓就能賺那麼多錢;而你用這麼大的地,卻隻有一點劇場收入,豈不是太吃虧了嗎?”那人的妻子對丈夫抱怨。“我們何不將劇場改建為商業大廈,也做餐飲百貨,分租出去,單單租金就比劇場的收人多幾倍!”

某人想想確實如此,就草草將劇場關閉,貸得巨款改建了商業大樓。怎料樓還沒有竣工,鄰近的餐飲百貨店紛紛遷走,房價下跌,往日的繁華又不見了。更可怕的是:當他與鄰居相遇時,人們不但不像以前那樣對他熱情奉承,反而露出敵視的眼光。某人終於想通了:是他的劇場為附近帶來繁榮,也是繁榮改變他的價值觀,更由於他的改變,當地又失去了繁華。

“雙贏”是種策略,也是一種藝術,造就自己的同時也造就他人。多懂得一些生活中的“雙贏術”,讓自己在獲得收益時也給別人帶來益處,何樂而不為呢?

事物是相互消長、互為因果的。人們常因建設自己而造就別人,又因別人的造就而改變自己。在這種改變中,不能忘記它的初始,否則不但會迷失自己,也會迷失被自己造就的人。

頑固地堅持自私的利益,隻能導致不可逆轉的分裂。互相敵對和損害,則意味著共同的失去,而共同努力、共同協作,才能得到共同的好處。

9.對待小人,敬而遠之

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不好對待)也,近之則不孫(遜),遠之則怨。”近不得,又遠不得,實在是不好處理。可麵對無處不在的小人,總還是要對待的。於是孔子權衡再三,最後決定采取與對待鬼神一樣的辦法——敬而遠之。《呻吟語》作者呂坤說:“處小人,在不遠不近之間。”過分地接近小人,對自己而言是一種負擔;冷落了他,又會招致嫉恨,不知其心懷何鬼胎。書中舉例說:“由於喜歡蛇,而貿然出手去撫摸它,往往會被它咬噬而毒;倘若因為不喜歡老虎,而動手擊打它,同樣也會被老虎吞噬。”這裏的蛇與老虎指的就是小人。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身邊都會有小人,對這種人一定要提防,不要笨拙地出手,以免遭致不必要的傷害。要像對待蛇與老虎一樣,敬而遠之才是上策。

聖人有語: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在生意場中絕對不可不防小人,切不可總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胡雪岩曾經說:“我看人總是往好處去看的。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壞人。沒有本事才幹壞事,有本事的人一定做好事。既然做壞事的人沒有本事,也就不必去怕他們了。”這段似是而非的話,暴露出來的就是胡雪岩的一個弱點。不相信世界上有壞人,自然就會總往好處看人,自然也就發現不了小人。更糟糕的是:抱定一個做壞事的人是沒有本事的人,定會不向小人設防了。而不對小人設防,就有可能受小人之害。

胡雪岩就是受小人之害最烈的一個。他的錢莊最後倒閉,一半是因為時勢,一半就是受那位一心想著自己也有一番“鮮花如錦”的事業,卻拿本家的銀子“做小貨”的小人宓本常之害。又如:他那麼龐大的典當生意——他一年收入按“架本”估算,至少可達45萬——卻沒有為他帶來太大的幫助,就是因為那幫類似於小人唐子韶之類的“徽州朋友”在肆意侵吞。

胡雪岩最後隻落個“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幹淨”。甚至螺螄太太撒手人寰,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因為他放縱了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