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張府慘事(1 / 2)

我和和尚無意中發現了這座老宅子的恐怖秘密。為了將事情弄個水落石出,我用計誆來了房東老查。還給他下了套,準備逼他說出事情的來龍去脈……

聽了我的話,老查眼神一陣恍惚,隔了好久才泄氣的低下了頭。

我給老查點上了煙,繼續給他加料,“老查,我可是什麼都知道了。再過幾個月這房子都要拆遷了。你估計這件事還能瞞的住嘛?反正也到這個份上了,你還是老實交代了吧。”

老查猛吸了幾口煙,好像下了很大的決心似的對我說道:“好吧,其實這事都是老皇曆了。我本來以為等拆完遷,一切都會過去的。沒想到在這個節骨眼上碰上了你這麼個不講理的主……”

我見老查準備吐實了,就連忙把他從地上拉起來,扶到了床上坐下,這才和和尚各搬了把椅子在老查左右兩邊坐下,一麵是為了方便聽故事,一麵隱隱也是為了防止老查不老實、出陰招。

老查看起來倒是沒有隱瞞的意思,吸了兩口煙,歎了口粗氣,就直截了當的對我們說:“其實你們知道的也不是事實,查成國不是我父親,張嵐茹就更不是我母親了……”

原來這畫上的女子叫張嵐茹,而作畫的人也的確是他的丈夫查成國,但他們與房東老查的關係卻並不是像我想的那樣……

話說幾十年前,民國方興,國家百廢待興。這年冬天,年僅十六歲的句容少年查成國在一場瘟疫中失去了父母和四個兄弟姐妹,無奈之下他隻能帶著年僅三歲的弟弟背井離鄉,到大城市南京討生活。因為年齡小,做不了扛包打樁的苦力活,查成國隻能靠在江邊拾荒為生,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清苦日子。

不過也算兄弟倆命好,一日在江邊拾荒時,遇到了一個在南京混跡多年的遠房叔父。雖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但多少有些同鄉之誼,於是那人將他倆介紹到了一個大戶人家做下人。而這戶人家的主人正是張嵐茹的父親,南京富商張景年。這張景年中年喪偶,由於常年在南洋經商,甚是忙碌,所以也沒有續弦,膝下也隻有這麼一個女兒。

張景年收留了查氏兄弟多年,雖是下人,待他們卻也還不薄。這查成國雖沒念過幾年書,但是頗為聰明伶俐,凡事一點就通,深得張老爺的喜愛。尤其難得的是,查成國這孩子頗有商業頭腦,張老爺發現了他的這個優點,便將查成國帶到了南洋做生意。漸漸的,張老爺自覺心力不足,便漸漸將手中的生意交給了查成國。還把自己已經長得婷婷玉立的女兒嫁給了他。查氏兄弟自此就成了張府的自家人,時來運轉的做了南京城的闊少。

查家本是句容本地的畫師,查成國離家逃難之前也算是一個丹青好手。隻是逃難在外,難再有拾筆作畫的雅興,直到做了張家的女婿,這才拾起舊好,常常作畫取樂。而這張小姐自小也沒有關在深閨,而是被父親送進了洋學堂,學會了許多西洋玩意。他見夫婿如此喜歡畫畫,便將西洋油畫介紹給他。誰知這查成國一接觸到這西洋油畫就看對了眼,自此沉迷其中,而且畫技日臻成熟,尤其是畫的肖像畫,甚是傳神逼真。我和和尚發現的那副畫作,就是查成國送給愛妻的禮物。從這幅畫中,也可一窺查氏兩口子新婚燕爾的甜蜜與幸福。

隻可惜好景不長,在一次下南洋走船的途中,商船遇了風暴,不但一船貨全都血本無歸,張景年老爺和他的新姑爺查成國也都跟著葬身在了海底。消息傳到南京,張家小姐同時喪父喪夫,其悲切之情不言自明。

自此之後,沒了男丁的張家逐漸沒落,張小姐帶著查家老二,隻有十來歲的查成棟艱難度日。起初叔嫂二人還能靠變賣珠寶房產度日,但到了後來,家財散盡,隻剩下邁皋橋這座老宅尚存。張小姐隻能放下小姐身份,靠給人洗衣做飯當老媽子賺錢度日。

就這樣,叔嫂倆相依為命,日子雖然清苦,但也還過的去。再加上當時正值兵荒馬亂的年月,又有幾家能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呢?當時的艱難時局咱暫且不談,就單說這查家叔嫂。張小姐見小叔子成棟漸漸長成了一個大小夥子,便張羅著給他訂了門親事,女孩是南京城郊農戶人家的閨女,不久之後,查成棟就與這個女孩成了親。這個女孩就是我眼前的房東老查的母親,王秋菊。王秋菊這個女人可不簡單,過門沒幾天,就將這查成棟馴的服服帖帖,做起了這張家老宅的當家人。起初幾年,王秋菊對張小姐還算客氣,但是後來,張小姐由於操勞多年,積勞成疾,一病不起,自此隻能臥床靜養。王秋菊本就是小戶人家出生,哪受得了一個嫂子常年在家裏吃閑飯,而且還日日湯藥不斷,王秋菊哪願意常年伺候這個閑人,於是常在張小姐身邊說些冷嘲熱諷的話。張小姐脾氣再好也受不住王秋菊如此的擠兌。每天隻是對著亡夫畫的那幅肖像畫以淚洗麵……

終於有一日,張小姐不堪侮辱,上吊自殺,隨夫婿而去了。而張家老宅的怪事也就自此開始。每逢夜深人靜,張小姐當初的房間都會傳出嗚咽之聲。但是查家兩口子每次來查看,卻都是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