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學校介紹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簡稱北大附中)成立於1960年。作為北京大學“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院”四級火箭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北大附中從成立開始就受到北京大學的高度重視和全力扶持。建校初期由北京大學教務長兼任附中校長並從大學各係抽調骨幹教師43名直接到附中任教。40年來,北大附中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質量第一、突出特色、全麵發展”的辦學思想,伴隨著幾代教師的辛勤耕耘和曆屆學生的成長,北大附中在教育事業上取得了累累碩果並已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優秀的傳統,贏得了社會的讚譽、家長的信賴和學生的熱愛,成為“英才輩出的搖籃、名師成長的沃土、教育科研的基地、文化傳播的中心”。
北大附中地處中關村高科技開發區核心區,與北大、清華、人大、中國科學院相鄰。占地75畝,教學實驗樓、圖書館、體育館、學生宿舍、食堂建築麵積共4萬平方米,設有閉路電視係統、計算機係統、多媒體輔助教學一體化校園網絡,是北京市科技活動示範學校、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樂部基地學校、北京市體育、藝術傳統項目學校,全國知名中學科研聯合體總部和理事長學校。
北大附中的教師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學術魅力培養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學生。現有在崗教師117人,其中高級教師77人,特級教師11人,大學正高職教師1人。數學特級教師周沛耕是北京市首屆“十大傑出教師”,數學特級教師張思明是北京市第二屆“十大傑出青年”。數學、語文、物理、計算機、英語等學科共有北京市級中青年骨幹教師6人,各學科海澱區“學科帶頭人”20人。大多數教師畢業於北京大學等綜合性大學及重點師範大學。
北大附中現有高中教學班27個,初二、初三教學班15個,學生1700人。其中有“教育部全國理科試驗班”,每年麵向全國招生25人,三年畢業後全部保送北大、清華等著名重點大學。北京大學與附中合辦的“大學——中學銜接試驗班”,每年招收一個班,經考核凡符合北京大學保送條件的直升北京大學。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年高考均取得好成績,80%以上統招生考入全國重點大學,其中近一半考入北大、清華等著名大學。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成績突出,千餘人獲北京市一、二、三等獎。在國際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北大附中學生獲獎牌14塊,其中金牌9塊。在一、二、三屆北京市“雷達杯”科學英才少年大獎賽中,附中學生連續獲得第一名。10人獲北京市中學生最高榮譽獎金帆獎,16人獲銀帆獎。獨具特色的育人環境使附中的學生形成了富於理想、個性活潑、視野開闊、善於合作、敢於創新的特點,在大學和大學後的學習工作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北大附中教育教學環境寬鬆,提倡和鼓勵創新精神,各學科教育改革旨在促進學生素質培養和全麵發展,形成了“四重一主”(重基礎、重個性、重能力、重發展;充分尊重發揮學生主體性)的辦學特色。20世紀80年代起開設“小論文”寫作課程,堅持近20年,成果豐厚,獲北京市首屆基礎教育成果二等獎。近年來張思明老師數學建模課程及“導學探索”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成績顯著,獲北京市首屆基礎教育成果一等獎和全國蘇步青教學一等獎。“學校心理教育模式研究”、“‘青年英才’中學階段培養措施研究”、“大學與中學一體化貫通教育研究”、“高中綜合實踐課研究”、“素質教育與校園文化”、“素質教育與高校招生改革”等一批區、市、全國級研究課題促進了學校育人模式、課程結構、教學方式的革新和發展。
北大附中的校園是青春的校園、民主的校園、開放的校園。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學相長的學術氛圍,體現著北京大學“愛國進步、科學民主、兼容並包”的傳統。團委、學生會凝聚了大批有使命感、責任心、勇於奉獻、才華橫溢的有誌青年;廣播站、電視台、文學社、藝術團、運動隊、科學俱樂部等社團,豐富了學生校園文化生活,成為學生實踐、創造、增長才幹的園地。文學社是全國中學生文學社聯合會理事長單位,金帆交響管樂團獲1999年北京市中小學生藝術節管樂第一名,曾出訪香港、台灣、美國波士頓和日本演出均獲很大成功,舞蹈團1999年代表大陸中學生赴澳門參加迎回歸文化交流活動,棒球隊多次參加中學生國際友誼賽,田徑隊在全國中學生運動會為北京市爭光,科技中心組織多種綜合實踐和課題學習活動,多位科學院院士、北大知名教授在附中開設講座和論壇。每天都有學生根據自己的選擇參加的選修課和課外文、體、科技社團及實踐活動,每年假期學校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擴大學生的視野,增長學識。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的學生連續兩年到北大附中進行計算機網絡應用和創業實踐培訓,北大附中與日本早稻田大學本莊高等學院、濟濟黌中學、清風學園,美國康科德中學、希德威爾中學、吉墨斯河穀中學,法國德比西中學,澳大利亞凱禮中學,加拿大勒庫姆中學等學校建立了友好關係,每年舉辦師生互訪等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