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在校學生而言,他們的自主學習活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是某門學科個別教師在短時間內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多門學科群體教師的配合協作。學生群體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教師群體的努力培養,這就對學校的教學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對此我們也進行了探索。
1.學校的教學管理。
校方在教研組長和年級組長的聯係會議和全體教師會上多次宣傳學校的主張:培養“三兼優一發展”的優秀學生,必須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學校提出把“第八節課還給學生”的要求,開設豐富多彩的活動課程,讓學生自主選擇並記學分;學校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控製雙休日、寒暑假的集體補課;嚴格控製課外練習次數,控製作業量,調整作業內容。學校要求教師把學法指導滲透在日常教學中,成立了學法指導研究,開設學法指導講座。學校組織自主學習的研究,組織全校教師聽課交流,使自主學習研究深入開展。
2.年級組管理。
年級組長組織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年級和班級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高一年級重在立現成習。高二年級重在自主發展。“發展是學生的基本權利”,班主任和科任教師要相互配合。對學生進行目標教育,幫助學生製訂發展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科學的學習方法,要作為教學目標貫穿在日常教學中。各科教師要提出本學科自主學習的具體要求,並經常督促檢查;年級組要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與模仿的對象。對做得好的要大力表彰,對做得差的要耐心幫助。
第四節人文教育
從1995年開始進行人文教育的實踐。二附中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得到教育部承認的文科實驗班;創辦了中國大陸第一個中學校園的國學社;繼而創立了全麵、係統、科學的人文教育體係。而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人文教育則源於校長林福智的全新的辦學思想和教育理念。這種理念就是:“構建學生的健全人格,打好學生發展的基礎”,“尊重學生自主、倡導人文教育、重視環境熏陶、強調道德實踐”。
林校長發現,長期以來學校的德育基本上是沿襲著一種“外求、他塑”的做法。所謂“外求”,就是對學生的道德要求、道德規範,都是來自社會、學校、家長和教師,也就是說,是來自外界的要求,而不是來自學生自己內在的要求;所謂“他塑”,就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方法,是通過國家規定的課程、教材和各種教育活動等,按照既定的目標對學生加以塑造,使其成為符合各方麵要求的人。固然,這些是必要的,但如果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隻在“外求”和“他塑”的狀況中,那麼,在教育中,學生就完全處於被動的狀態,其效果當然不會好。這就是長期以來我們德育的實效性不強的主要原因。
怎樣改變學生接受教育的被動性呢?林校長認為,要啟發學生對良好道德的內在需求,變“外求”為“自求”;要通過各種渠道和方法,引導學生加強道德修養,自己塑造自身的人格形象,變“他塑”為“自塑”。如何激發學生對良好道德的內在需求呢?應著力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人文科學給人以價值理性,而自然科學則給人以工具理性。一個人如果真正具有較高的人文修養,那麼,他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道德需要,也就不會把道德規範當成一種行為的束縛和對自由的限製,而當成促進自身完美的需要。
要讓學生在智力和人格兩個方麵同步發展,就要對學生進行健全人格的教育。健全人格的教育應當體現為一種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素質完美統一的教育,也就是全麵提高素質的教育。健全人格的教育必須以文化為基礎,“無文化即無教育”,這裏所講的文化是指人文文化。
基於這樣的認識,林校長產生了對學生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想法,提出了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初步構想。
1995年,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成立了國學社,台灣國學大師錢穆的夫人錢胡美琦女士給予了積極支持。錢胡美琦女士寄語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人文教育,“愛國應先從了解我國的曆史文化起步”,“求學與做人,貴能齊頭並進”,“求學的最高旨趣在做人”。這與林校長他們的認識是頗為相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