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的辦學模式

建立適應個體差異的教學體係,促進不同類型和具有不同發展潛力的學生最大限度的發展,是彙文中學推進素質教育,以人為本,全麵發展教育思想的具體體現。學校采用必修課和必選課、任選課、課外活動課相結合的三板塊教學模式,在部分學科中進行分層次教學,都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增加學生的自主選擇性,滿足不同發展層次、不同發展方向、不同個性特長學生的個體需要。彙文中學在教學中重視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學習,提倡“精講精練”、“授之以漁”,尤其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學習態度的教育,倡導學生刻苦學習。學校對學有專長的學生建立“五允許”製度,即允許跳級;允許免修某一學科或在某一階段免修;允許提出聘請特別指導教師;允許利用教師資料室和圖書館;允許在相關課程之外到實驗室、語音室、計算機室、電子閱覽室、美術室、音樂室進行操作、實驗、練習。

豐富的課外活動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北京彙文中學的優良傳統之一。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了促進不同類型和具有不同發展潛力的學生最大限度的發展,建立適應個體差異的現代教育體係,實現“以人為本,全麵發展”的教育思想。彙文實行了選修課和課外活動課製度,選修課和活動課時段安排語文閱讀及世界名著選講、數學思想方法、物理思想方法、英語聽說、體育形體技能、攝影、天文、生物、地理、曆史、美術、音樂等30多種選修課和前沿科學、時事熱點的專家講座等專題學術活動。此外,學校還有百花社、時事新聞社、合唱團、弦樂團、網絡俱樂部和環境綜合學習小組等學生社團。創設了有利於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主動發展的全新教育教學體係,以使學校的教育教學體係更適合於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銳意改革的創新精神

在信息化進程不斷加速的社會條件下,學校在加大教育設施現代化建設力度的同時,堅持以教育科研為先導,積極開展信息技術條件下的現代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特別是主體型課堂教學和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的研究,堅持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個人學習為主的探究型學習,積極創設有利於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主動發展的全新的教學體係,以使學校的教育教學更適合於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1997年,彙文中學被國家教育部命名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第三節彙文中學簡史

北京彙文中學始建於1871年(清同治十年),初為美國基督教美以美會設立教堂時附設的“蒙學館”,後更名為“懷裏書院”。1888年又增設大學部,名為“彙文書院”。從1902年起,校址設在崇文門內船板胡同。1904年改名為“彙文大學堂”。1918年,彙文大學部與華北協和大學合並為燕京大學,遷到海澱區今日北京大學的校址,原校址轉給彙文小學和彙文中學。1926年03月,彙文中學有了第一任中國校長——高鳳山博士,並在1927年06月呈準教育部備案,開創了教會學校在中國備案的先例。後遵部令改名為“京師私立彙文中學”。北京解放後,1952年09月私立彙文中學由人民政府接管,成為公立學校,更名為“北京市立第二十六中學”。因建設北京火車站,1960年,校址遷至崇文區培新街6號,並在這一年被選定為北京十所重點中學之一。1989年,經北京市政府的批準,校名恢複為北京彙文中學。2001年底被市政府批準為首批高中示範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