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國債
國債的概念
說起國債我們都不會陌生,尤其是對那些中老年朋友,20世紀80年代,幾乎家家戶戶都買“國庫券”,那就是國債的一種。不過後來“國庫券”退出了曆史的舞台。自1981年我國恢複發行國債後,國債一直受廣大人民的歡迎,因為它的低風險,也因為它有確定期限,持有人可以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這在那個追求安穩的年代,無疑是投資的上好選擇。時代發展到今天,國債還是有它獨特的魅力,依舊受著很多人的追捧。
國債又稱公債,是政府舉債的債務,具體是指政府在國內外發行債券或向外國政府和銀行借款所形成的國家債務,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國債是國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我國的國債專指財政部代表中央政府發行的國家公債,由國家財政信譽作擔保,信譽度非常高,曆來有“金邊債券”之稱,為穩健型投資者所喜歡。國債種類有憑證式國債、實物式國債、記賬式國債三種。
1.憑證式國債是一種國家儲蓄債,可記名、掛失,以“憑證式國債收款憑證”記錄債權,不能上市流通,從購買之日起計息。在持有期內,持券人如遇特殊情況需要提取現金,可以到購買網點提前兌取。提前兌取時,除償還本金外,利息按實際持有天數及相應的利率檔次計算,經辦機構按兌付本金的2%收取手續費。
2.無記名(實物)國債是一種實物債券,以實物券的形式記錄債權,麵值不等,不記名,不掛失,可上市流通。發行期內,投資者可直接在銷售國債機構的櫃台購買。在證券交易所設立賬戶的投資者,可委托證券公司通過交易係統申購。發行期結束後,實物券持有者可在櫃台賣出,也可將實物券交證券交易所托管,再通過交易係統賣出。
3.記賬式國債以記賬形式記錄債權,通過證券交易所的交易係統發行和交易,可以記名、掛失。投資者進行記賬式證券買賣,必須在證券交易所設立賬戶。由於記賬式國債的發行和交易均為無紙化,所以效率高、成本低,交易安全。
為什麼發行國債
在我們購買國債的時候,我們想過為什麼國家要發行國債嗎?國家發行國債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籌集建設資金,支持國家經濟建設。二是為了彌補財政赤字。當政府收不抵支時,為了彌補財政預算收支的差額,可以適量發行赤字公債。赤字公債是彌補財政赤字的臨時性手段,但發行規模必須控製在一定範圍內,否則可能會麵臨債務危機。在經濟增長緩慢、內需不足的時候,政府可以發行建設公債,增加經濟建設投入。
1.籌集建設資金,支持國家建設
很多人可能還對1997年那場聲勢浩大,波及麵廣的亞洲金融危機記憶猶新。我國當時也受了影響,投資乏力,內需不足,經濟增長非常緩慢。在那個緊要關頭,我國政府適時發行了一部分建設公債,有力拉動了經濟增長,從而平穩地渡過了難關。
2.籌措戰爭經費
在國家麵臨戰爭等緊急狀態時,通過發行公債籌措戰爭經費也是發行國債的原因之一。例如,在美國那場著名的南北戰爭期間,美國政府就發行了大量戰爭債券,促進了紐約華爾街債券市場的繁榮。可以說,發行戰爭國債是各國政府在戰時通用的方式,也是國債的最先起源。
3.為償還到期國債而發行借換國債
在償債的高峰期,為了解決償債的資金來源問題,國家通過發行借換國債,用以償還到期的舊債,這樣可以減輕和分散國家的還債負擔。
通過發行國債,可以對國民經濟運行進行宏觀調控。一國的經濟運行不可能永遠處在穩定和不斷增長的狀態之下,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如宏觀政策的失誤、國際經濟的影響等,經濟運行常常會偏離人們期望的理想軌道,從而出現經濟過度膨脹(通貨膨脹嚴重)和經濟萎縮(通貨緊縮)現象,這時候,政府必須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進行經濟幹預,以使經濟運行重新回到較理想或預期的軌道。在這裏,國債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國債的發行規模受什麼約束
國債的發行規模是不受約束,想發多少就發多少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在發行的時候一定要考慮製約的要素,適度發行。具體說來,國債發行的規模要考慮如下要素:
1.要能促進經濟的均衡發展
財政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所以國債政策措施應首先注重促進宏觀經濟的均衡發展。從我國現階段情況看,與國債規模相關的首先是赤字問題,在赤字完全以債務彌補的情況下,政府赤字債務規模的合理確定就成為合理確定國債規模的關鍵。從理論上說,隻有當年赤字債務額與當年淨儲蓄額相等時,才能實現國民經濟的宏觀均衡,才是最佳的赤字債務額。具體情況如何,則要視赤字開支擴張效應的大小而定。如果當年赤字債務額超過社會淨儲蓄,那麼可能會產生兩種後果,即或者成為通貨膨脹的直接動因,或者對社會有效投資產生明顯的“擠出效應”。從長期來看,這些後果均會對社會資源配置產生不良影響,而且徒增國家財政的未來負擔。
2.要能糾正社會投資的偏離度
如果社會投資在總量上達到一定規模,但在結構上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的債務籌資存在的必要性之一,是糾正社會投資的偏離度。我國一直存在、而且目前依然存在著的低水平重複建設,實際上體現著社會有效投資的不足,從而使得政府不得不采取國債籌資的形式來形成有效投資以矯正投資的偏離度。當然,政府行為是否能夠達到這一點,則取決於政府的效率和經濟預測、決策、管理水平的高低。政府對投資偏離度的矯正方式及效率不同(如政府直接投資或舉債貼息引導投資等),也同樣會影響因此而引發的國債規模。政府究竟應采取何種方式或方式組合,要視當時的具體經濟環境和諸種影響製約因素。
金融債券有哪幾種
金融債券簡單地說,就是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向別人借錢。金融債券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當然金融機構不止包括銀行,這在前文的章節中提到過)作為籌資主體為籌措資金而麵向個人發行的一種有價證券,債券按法定發行手續,承諾按約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並到期償還本金。它屬於金融機構的主動負債。
金融債券是由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在英、美等歐美國家,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歸類於公司債券。在我國及日本等國家,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稱為金融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