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怎樣合理避稅才能(1 / 3)

讓自己收益最大化

多次申報如何進行避稅處理

王某為某單位提供相同的勞務服務,該單位或一季,或半年,或一年一次付給王某勞務報酬。雖然是一次取得,但不能按一次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假設該單位年底一次付給王某一年的谘詢服務費6萬元。那麼交稅時可能出現的情況有以下兩種:

1.如果王某按一次申報納稅的話,其應納稅所得額為:

應納稅所得額=60000-60000×20%=48000(元)

屬於勞務報酬一次收入奇高,按應納稅額加征五成,其應納稅額為:

應納稅額=48000×20%×(1+50%)=14400(元)

2.如果該人以每個月的平均收入5000元分別申報納稅的,其每月應納稅額和全年應納稅額為:

每月應納稅額=(5000-5000×20%)×20%=800(元)

全年應納稅額=800×12=9600(元)

根據上述情況分析,按情況二納稅可避稅4800(14400-9600)元。

個人所得稅對納稅義務人取得的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第七項所得,都是明確應該按次計算征稅的。由於扣除費用依據每次應納稅所得額的大小,分別規定了定額和定率兩種標準,從維護納稅義務人的合法利益的角度看,準確劃分“次”,變得十分重要。

對於隻有一次性收入的勞務報酬,以取得該收入為一次。例如,接受客戶委托從事設計裝潢,完成後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屬於同一事項連續取得勞務報酬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所得,應視為另一次稿酬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同一作品先在報刊上連載,然且再出版;或者先出版,再在報刊上連載的,應視為兩次稿酬所得繳稅,即連載作為一次,出版作另一次。財產租賃所得,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避稅的目的不僅僅是少繳納稅款

很多人都知道在談到避稅的概念時,最後一句話是“……少繳納稅款,以達到避稅的目的。”毫無疑問,避稅的目的肯定是少繳稅款。

但是,這是避稅的唯一目的嗎?換言之,避稅除了少繳納稅款外,沒其他作用了嗎?當然不是,避稅的目的要從幾個方麵來看:

首先,從政府的角度出發,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同時國家對於規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稅收優惠,也是為了促進國家高科技產業的興起,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增強國家競爭實力。

其次,從個人的角度來說,避稅的目的是要少繳稅款,可以有更多的資金用來買其他東西。

可見,避稅的目的並不單一,從企業和個人的角度來看,少繳納了稅款,變相地增添了本身的財富。而對於社會和國家而言,也通過製定讓企業、個人避稅的政策促進社會的安定發展。

年底獎金如何進行避稅籌劃

很多白領都盼望著到年底,因為年底會有大筆的年終獎,但是很多人看到大筆獎金的同時,又得將大筆的錢交到了稅務機關手裏,不免有些心疼。那麼怎麼合理策劃,才能使年終獎不那麼大幅度的縮水呢?

舉個小例子:小王和小張都在一家公司上班,到了年底發年終獎的時候,小王發了6100元,小張發了5900元。可是小王發現扣除所得稅後的獎金後,他的卻反而比小張的少了。這是為什麼呢?明明開始比小張還要多200元,怎麼一交稅自己的獎勵反而少了呢?讓我們來給小王算這筆賬:

由於新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自2008年3月1日起才執行“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的政策,小王和小張2007年的年終獎稅仍然按照1600元的標準計算。小王和小張的當月月薪都超過了1600元的起征點,所以適用第一種計稅方法。小王應繳稅額計算方法:6100÷12=508元,處於2級稅率,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25,應繳稅6100×10%-25=585元;小張應繳稅額計算方法:5900÷12=492元,處於1級稅率,稅率為5%,速算扣除數為0,應繳稅5900×5%-0=295元。由於小王和小張年終獎除以12個月後所屬的稅率不同,因此造成了小李稅後獎金反而比小趙少的情況出現。事實上,財務人員經計算發現,以下幾個區間的年終獎額度都會出現上述結果,如年終獎在6000元~6305.56元之間,24000元~25294.12元之間,60000元~63437.50元之間等。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最好能同公司進行協商,就低選擇,餘下的請公司之後再補。

據了解,目前一般工資、薪金所得按月計征應納稅款,稅率為5%~45%。其中,工資收入越高,相應納稅就越多。比如2005年,廣州和佛山兩地年工薪收入7.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占工薪階層比重分別為8.68%和1.34%,而繳納的工薪所得稅款比重卻分別達到60.9%和46.5%。這樣看來,隨著工資薪金的提高,合理節稅的重要性更加突顯。否則就會出現像小王這樣稅前工資高的稅後反而比別人低的情況。

所以,在這裏我們要記住一個合理避稅的好方法:由於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采用超額累進稅率征稅,工資收入越高,適用的稅率也越高,相應納稅就越多。因此年終獎等收入采取“分批領取”的方法,可適當減少繳稅額度;而兼職的收入,采取“分次申報”也可合理地避稅。

合理避稅不是和政府對著幹

有人說,合理避稅是和政府對著幹,是所謂的“刁民”。這是對合理避稅的誤解。一般說來,我國對“稅務籌劃”的理解容易走入兩個誤區:一是不懂得避稅與偷稅的區別,把一些實為偷稅的手段誤認為是避稅,或者把偷稅當成合理的避稅;二是打著避稅的幌子行偷稅之實。

合理避稅與偷稅雖然在概念上很容易區分,但在實踐當中,二者的區別有時確實難以掌握。有時,納稅人避稅的力度過大,就成了不正當避稅,而不正當避稅在法律上就可被認定為偷稅。

有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目前,我國稅法對福利企業實行一定的稅收優惠。按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福利企業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35%以上的,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的比例超過10%未達到35%的,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因此,有些企業為了享受此項稅收優惠政策,廣招殘疾人員,使本企業的“四殘”人員達到稅法規定的比例。但這些殘疾人員在被企業招聘為職工後又被放假回家,每月隻領取少量的生活費。這樣做完全是鑽空子,對國家和社會都無益處,可以說,此做法即便暫時有效,也一定會被政府取締,因為這已經超出了合理避稅的範圍。

政府製定出一係列的稅收優惠政策,是希望這些政策可以帶動國家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我們通過研究稅法中的優惠政策,一方麵可以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另一方麵也間接地促進了社會的繁榮發展,有利於社會的進步。

所以我們一再強調,避稅可以,但是一定要在合法合理的範圍內,不然就真的是和政府對著幹。

工資和紅利如何進行避稅籌劃

平時發的月工資和紅利怎麼避稅呢?在這裏告訴大家幾個小竅門:

1.多繳公積金

按照稅務部門的有關規定,公民每月所繳納的住房公積金是從稅前扣除的,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將單位和個人住房公積金免稅比例確定為12%,即職工每月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隻要在其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12%的幅度內,就可以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因此,大家可以充分利用補充公積金來免稅。

葉先生是一家地產公司的經理,每月應發的工資加獎金一般都在16000元左右,繳納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後約剩13000元,每月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近3000元。這筆錢對他來說是一筆數額不小的“損失”,精明的葉先生直接找到公司老板申請每月多繳一些住房公積金,這樣他就做到了合理“避稅”,因為公積金是不用交稅的,而且已經買了房的葉先生隨時可以提取公積金。

2.平均拿工資收入

因為我國個人所得稅采用九級累進稅率,納稅人的應稅所得越多,其適用的最高邊際稅率可能也就越高。所以,在納稅人一定時期內收入總額既定的情況下,其分攤到各月的收入應盡量均衡,最好不要大起大落,如實施季度獎、半年獎、過節費等薪金,會增加納稅人納稅負擔。

某IT企業銷售經理李先生,每月的工資收入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為固定工資,每月3000元,而另一部分為銷售提成,公司年底的訂單數量按比例提成。去年年底李先生應該拿10萬元的提成,公司財務人員告訴她,這筆提成要繳納近3000元的稅金。楊先生靈機一動,要求公司把提成在今年按月發放,這樣他就很巧妙地“漏了稅”。

3.多算福利工資

因為稅務機關對職工福利和工資收入的稅務安排不同,公司不妨在政策範圍內多發放勞保福利,從而幫助員工合理避稅。

小孫是一家圖書行業的編輯,他的月工資8000元,每月的租房費用2000元。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在工資收入所得扣除1600元的費用後,對於500元~2000元的部分征收的稅率是10%,2000元~5000元部分征收的稅率是15%,5000元~20000元部分征收的稅率是20%。按照小孫的收入8000元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是8000元-1600元=6400元,適用的稅率較高。如果他在和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時達成一致,由公司安排其住宿(2000元作為福利費用直接交房租),其收入調整為6000元,則小王的應納稅所得額為6000元-1600元=4400元,適用的稅率就可降低。

從多處所得工資如何進行避稅

現在很多年輕人一身兼數職。收入大把大把進的同時,稅收也一筆不能少交,那麼從多處領來的工資怎麼避稅呢?下麵以經理趙某的例子來告訴大家。

某縣科技發展公司的經理趙某,月工資收入1500元(包括各類津貼和月獎金),年終企業發給其年終獎金2000元,同時縣政府因其企業經營得好,又發給其3000元獎勵金。那麼這些收入怎麼交稅呢?

以三個月時間做一下比較:

情況一:若趙某在12月份一次性領取5000元獎金,那麼12月、1月、2月應納個人所得稅分別為(當地準予扣除費用標準為800元/月);

12月應納所得稅為(1500+5000-800)×20%-375=765(元);

1月應納所得稅為(1500-800)×10%-25=45(元);

2月應納所得稅同上45元。

所以,趙某三個月共繳納個人所得稅855元。

情況二:如果趙某在12月和1月分兩次領取政府獎3000元,在1月和2月分兩次領取本單位獎金2000元,那麼應納個人所得稅為:

12月應納所得稅=(1500+1500-800)×15%-125=205(元);

1月應納所得稅=(1500+1500+1000-800)×15%-125=355(元);

2月應納所得稅=(1500+1000-800)×10%-25=145(元)。

那麼,三個月共納稅款705(205+355+145)元。

通過以上比較分析可以看出,情況二比情況一共少繳個人所得稅稅款150元。即通過將多處收入均衡攤入各月的做法使適用稅率檔次降低,從而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

私房出租如何進行避稅

隨著房價的攀升,很多年輕人開始租房生活而不是早早的當“房奴”,這也就促使房屋出租行業繁榮起來。很多有房子的房東常把自己不住的房間裝修一番,好在出租的時候有個好價錢。那麼對於這些出租房屋的房主來說,有什麼好方法可以適當避稅呢?

在繳納出租房屋個人所得稅時,如果能拿出修繕房屋的發票,計算時可扣除修繕費,這筆費用每月的最高扣除限額是800元。

個人出租房屋取得收入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時,可依次扣除以下費用:房屋租賃過程中已經繳納的稅費,包括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費、房產稅、印花稅、土地使用稅等,由其負擔的該出租房屋實際開支的修繕費用也可以扣除。房屋修繕費按每月最高800元扣除,扣完為止。例如,房屋修繕花了2000元,第一個月扣800元計算,第二個月還可以扣800元,第三個月隻能扣400元了。地稅部門提醒納稅人,對於相關的完稅憑證和房屋修繕費用的正規憑證,如房屋裝修發票、修繕房屋的材料費發票等要妥善保存,隻有提供了這些憑證才可以從租金中扣除。

在出租房屋的時候,可以利用物業管理合同來規避房產稅。出租人可以通過提高物業服務的收費,降低房屋租賃的價格來達到少交房產稅的目的。但出租房一般應有從事物業管理服務的經營範圍,且確實在出租房屋的同時也在提供物業管理服務。切勿濫用物業管理服務收費來籌劃出租房產稅,以免發生惡意的避稅行為的發生。

銷售提成與獎勵如何進行避稅

隨著銷售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意識到了推銷的重要性,而為了鼓勵員工努力工作,以提高產品銷量,公司都會對營銷人員實行銷售提成獎勵政策,即按銷售額的一定比例向其支付傭金,那麼此項費用是否可在所得稅前扣除?

實際上,確切地說,該公司支付給營銷人員的銷售提成並不是傭金,而是工資薪金。

對於計入銷售費用的傭金,《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國稅發[2000]84號)做了嚴格界定,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作為傭金計入銷售費用並允許稅前扣除:

1.有合法真實憑證;

2.支付的對象必須是獨立的有權從事中介服務的納稅人或個人(支付對象不含本企業雇員);

3.支付給個人的傭金,除另有規定者外,不得超過服務金額的5%。

根據上述規定,為他人推銷商品或勞務提供中介服務取得的合法收入是傭金,支付給本企業職工的部分屬於工資薪金支出,即使是企業的營銷人員與銷售業務量直接掛鉤的提成(可以扣除必要的實際發生的差旅費或業務招待費等),也視同工資薪金支出或工資薪金性質的獎金。因此,公司支付給營銷人員的費用應作為工資薪金支出在稅法規定的範圍內扣除。

那麼這些銷售提成和獎勵要如何避稅呢?一般說來,公司的提成和獎勵的發放形式一般是一次性發放。而如果員工一次性繳稅的話,所繳納的稅款就很高。所以還是和前邊提到的年終獎避稅的原理相同。即要分次領取,分次繳納。

每當新年將至時,各家企業紛紛為職工發放年終獎金,在這個收獲的季節裏,形成了繳納個人所得稅的高峰期。這時稅收籌劃就顯得尤為重要,掌握方法勢必會事半功倍。但是由於各個公司發放年終獎的方式不盡相同,關於年終獎避稅也比較複雜,大家上稅務網谘詢相關的避稅方案。

高收入者如何進行避稅

對於高收入人群,應該增加平時收入,而減少年終獎。實行年薪製的企業老總,一次性領取年薪,適用稅率較高。要使個人所得稅負擔減輕,便需要合理調整月工資總額與年終獎的分配。如年薪25萬元的老總,可以和公司簽訂合同時將年終獎定為6萬元,其他19萬元改為月薪,每個月1.5萬多元的收入可將原25%的稅率降為15%。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很多企業通過發放購物券或有價贈券等方式,減少職工的現金收入,從而達到少交稅的目的。但購物券或有價贈券仍被視作職工收入,在稅務稽查中很容易受到處罰。

高收入人群的個稅申報製度讓不少人提高了避稅意識。實際上,做好個人稅務籌劃,進行合理避稅,屬於個人理財範圍。

高薪者進行合理避稅有以下幾種方式:

1.利用稅基和稅率的不同進行避稅。由於現在我們實行的是超額累進稅率,比如員工可以將某些收入讓單位以福利費的形式直接扣除,這樣工資就會減少,適用稅率就低。

2.將年薪改為月薪,或者將年終獎金分到每月發放,比如年薪30多萬元的員工,一次性領取適用的最高稅率為45%,但是要改為月薪,每個月大概隻需要交25%的稅。對於不少企業發放的季度獎、半年獎、過節費等,如果分攤到月份,對個人來說可以節省很多。

3.進行一些免稅的投資,比如基金獲得的股息、紅利及企業債的利息收入,已由上市公司代扣代繳了個人所得稅;股票型、債券型和貨幣型等開放式基金派發的紅利以及國債、教育儲蓄、一些保險利息收入,都屬於免稅範圍。如果個人在進行資產配置的時候考慮稅收這個因素,將會是不錯的理財方式。

4.公積金免稅,隻要每月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在其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12%的幅度內,就可以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Q幣是貨幣嗎

作為21世紀的中國公民,很少有人不知道騰訊QQ這個即時聊天工具,也很少有人沒有聽過“Q幣”這個名詞。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網民們開始在網上購買虛擬產品和服務。一開始,這些產品和服務是通過郵局彙款的方式支付的,但這種支付方法成本過高,也過於煩瑣。在此背景下,騰訊公司開始發行Q幣這種支付工具,並限於用其購買該公司的增值服務,比如遊戲中的道具等。由於使用Q幣靈活、便捷、安全,逐漸成為網民進行網絡支付的最佳選擇。後來,其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除了可以利用它進入QQ遊戲兌換遊戲幣、裝飾博客空間、購買指定商品、給“超女”投票、進行影片或軟件的下載服務外,Q幣甚至還具備了一定的支付功能,如交納寬帶費、在線購買瑞星殺毒軟件等。

由於其龐大的使用人群以及越來越廣的使用範圍,Q幣曾一度引發人們對“騰訊Q幣是不是虛擬貨幣,能否衝擊人民幣市場”的討論。

那麼,Q幣究竟是不是貨幣家族的一員呢?

金融專家認為,Q幣並非是一種虛擬貨幣,它隻不過是提供給網民的一種網絡增值服務,使用範圍僅局限於購買和支付騰訊自身或合作方的產品,虛擬Q幣不可兌換人民幣。而且它並不具備貨幣的支付職能,而隻是一種預付費手段。

我國政府在2007年3月初頒發了一個通知,規定了對虛擬貨幣管理的基本製度,包括限製網絡遊戲運營商發行虛擬支付工具的總量及消費者購買額,要求運營商將虛擬交易和實物交易進行區分,同時還規定,消費者如需將虛擬的支付工具贖回為法定貨幣,其金額不得超過原購買金額。

由此看來,不論是學術界還是官方都否認Q幣屬於貨幣,Q幣衝擊人民幣市場的說法不過是杞人憂天。

曆史上的幾大貨幣危機

英鎊、裏拉危機1992年秋,英鎊與歐洲彙率機製的基準彙率受到投機性攻擊時,相伴隨的還有意大利裏拉。在史稱“黑色星期三”的當年9月15日,英鎊與裏拉雙雙退出了歐洲彙率機製。隨後,仍留在歐洲彙率機製內的愛爾蘭鎊和法國法郎等都遭到攻擊,彙率發生急劇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