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夢幻X福禍X渡來(一)(2 / 2)

伊東又歎了口氣,將調好拭淨的黑樂茶碗正麵朝外遞給朱勝文,朱勝文稱謝一把端起茶碗就喝。一口茶湯入內,頓覺苦勁綿長陣陣襲來,不禁皺眉伸舌怪相連連,將尚未飲盡的茶碗放在席上,奇思這玩意怎麼這麼難喝,總辦卻是一臉享受?

曾清平見他既不懂茶道禮儀,又不慣抹茶味道,將黑樂茶碗端起飲盡,笑道:“伊東桑,小孩子不懂事,多有失禮,萬望海涵!”

伊東擺手笑道:“抹茶茶道本就來自於貴國唐宋之時,不曾想卻在貴國失傳,獨秀於日本。日清茶道本就不同,口味之不複,何以怪罪於一人?更何況,貴國之茶由貴族而下民間,而道漸不存,何以責怪一少年?無妨,無妨。”

曾清平聞言忽有所感,肅然說道:“茶道如此,人亦如此。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是也。福禍相倚,泰極否來,如何維持‘勢’之平衡與長久,不疾不徐,不溫不火,倒真是人生的一門學問。不知義祐公後事如何,又能否否極泰來,轉危為安?”

伊東接過赤樂、黑樂茶碗開始洗滌茶具,說道:“木崎原一役之後,島津氏步步緊逼,先是迫降肝付氏等伊東盟友,並吞大隅,而後大舉進犯日向,隻用了五天就攻下高原城,並出人意料地得到木崎原戰死的重臣米良重方之子矩重的不戰而降。米良矩重並非貪生怕死之輩,投降是因為義祐公無緣無故剝奪他的領地賞與從兄弟,任人唯親,自食惡果所致。可誰知他的投降卻激起了大波瀾,引發了城主、家臣大規模的連環投降潮,史稱‘伊東崩’。薩摩奧州島津氏聯合肝付、北鄉方出兵高原城後僅用了一年時間,攻取、收降了伊東方數代人心血取得的飫肥城、都於郡城、佐土原城等數十日向城砦,成為事實上的‘日薩隅三州太守’。兵臨城下還不忘飲酒作樂的義祐公帶領三子祐兵(嫡子早亡,二子義益繼任家督後莫名死於神社內)、二子義益之子義賢、祐勝等親族近臣一行百數十人舉家棄城逃往豐後的姻親,官至從四位下左衛門督職任九州探題,同為藤原氏一脈的大友宗麟(本名義鎮,侄女嫁與義益)。由於路程中不斷有城主、家臣反叛,幾乎被殺,一行人隻得潛入險峻的米良山中翻越難行的山路。一路上不停有人墜入深淵,十來天後,等到了大友家領地,僅剩下一半而已。”

曾清平歎道:“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自古如此!可今人又有幾個能真正明了!”

伊東繼續說道:“次年,得到伊東氏殘存力量及數個不得已投降島津氏的城主內通支援下,大友宗麟(一說其子時任家督的義統主導)出兵數萬至日向,欲圖征服日向及島津氏。然而由於大友軍內部本來就出兵一事分作兩派,意見相左,名將立花道雪、高橋紹運甚至托病並未參戰,而前線臨戰的將領們又戰術思想不統一,結果導致在耳川之戰中慘敗於家久、義弘、義久軍的‘釣野伏’(誘敵深入險境後再四麵包圍夾攻,一如後世中國抗戰時期薜嶽所用之‘天爐戰法’),數員重臣、大將陣亡,損兵三千餘人。從此大友勢由攻轉守,以避島津勢鋒芒,義祐公複國夢碎。貴國這句‘屋漏偏逢連夜雨’當真神來之筆!不僅如此,本欲在豐後了卻殘生的義祐公卻不得不再次逃亡,因為有人暗中送來消息,說宗麟之孫看上了祐兵的夫人,並密謀殺害義祐、祐兵二人(一說是義祐擔心大友軍兵敗遷怒於己因而主動逃跑)。就這樣,在留下有大友家血脈的孫子義賢、祐勝後,一行二十餘人逃離豐後,輾轉四國、關西。天幸,經姬路城的同族引介,祐兵得以出仕羽柴秀吉,並且憑借武勇逐漸獲得了他的賞識,踏上了複興家業的漫漫征途。”

曾清平讚道:“人生如果隨波逐流任性而為,那怕得到的也會失去;反之,倘若時刻警醒努力準備等待機會,那怕失去的也能再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