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留洋X顏體X義取(2 / 2)

他拉了拉蔡諧成問道:“這字寫得有意思得緊,不知叫什麼字體?”蔡諧成被嗩呐所擾,並未聽清,他又大聲說了一遍。

蔡諧成答道:“這是顏體,乃是古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唐代‘安史之亂’平亂中興功臣顏魯公顏真卿所創。其字如其人,字形豐圓獨特,雄魂筋骨,拙樸正直,揮宏純厚,為千餘年來不少文人墨客爭相推崇、研習、臨摹之。”

他聞言頓生敬佩之心,追問道:“那他都有哪些書法作品留傳下來?你們家藏品中有沒有一二?”

蔡諧成大聲答道:“最出名的是行書《祭侄季明文稿》,還有《劉中使帖》、《湖州帖》等,楷書則有《竹山堂聯句詩帖》、《自書告身帖》等,行草有《爭座位貼》等,而碑刻則有《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讚碑》、《勤禮碑》、《麻姑仙壇記》等無數,另有《大唐中興頌》等摩崖石刻。我們家藏品中隻有乾隆年間的清官、書畫家錢灃(號南園,亦稱錢南園)錢中堂所臨幾幅顏貼,我在家時常拿來臨摹研習。其原作嘛,或已散逸,或僅存摹本、拓本,部分碑刻及摩崖石刻則散存各地。至於部分存世之貼,已然是國之瑰寶,應該已經收入皇家大內,豈是我等草民得見?”

朱勝文聽得雲裏霧裏,也記不下這麼多貼呀碑的,隻是懂得了顏真卿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心下愈是佩服蔡諧成,奇道:“我倒是奇了怪了,你這家夥這麼博聞強識(音誌,記憶),通曉詩書,怎麼不去考秀才奔功名呀?”

蔡諧成搖頭微笑,答道:“答案上月已經告訴你了,忘了的話你自己去慢慢想吧。”

朱勝文更加頭暈了,撓頭不語。俄而問道:“那匾額上的四個金字的右邊豎寫幾個小字:‘同科傳臚庶吉士寧河戴彬元??為’,那個戴彬元是誰?”

蔡諧成搖頭答道:“不太了解,應該是寫這塊匾額的人吧。不過,看他的字倒真是頗得幾分顏魯公神韻!而且,此人既中了二甲頭名,又點了翰林院庶吉士,三年之後散館考核,如果能授以編修一職,雖隻正七品之小,但卻能與一、二品督撫封疆大吏地位平行,不稱卑職,而且擁有了步步為營,有朝一日入閣為相的資曆。以後即使入不了內閣,外放個州縣官員,養廉銀加孝敬一年最起碼也有數千兩雪花銀。就是真的放不了官,就他這一手好字,也必定能夠憑借書法揚名立萬!”朱勝文深表讚同。

這時匾額已經掛好,鮑瀚卿麵向大家居中站定,曾清平、張捷和、蔡英武等人分列其兩側,兩排鼓樂聲停,圍觀眾人均緘默不語。

鮑瀚卿麵色凝重,一臉感激之情,向左右的茶行幹部及居中眾人一拱手,說道:“承蒙長和川各位同仁及我弟子奇鼎力支助,方有我鮑瀚卿進京趕考,得中進士,署理知縣之美事。人雲: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瀚卿無以為報,特向同科傳臚庶吉士戴彬元討得這幅匾額之字,連夜趕刻刷漆而成,聊表寸心,以謝貴司雪中送炭之恩。”說完,朝鮑子奇一招手,子奇從旁邊桌上端出一盤紅布覆蓋的物什,遞至曾清平麵前,鮑瀚卿拉開紅布,原來是擺成一排的五錠十兩中錠紋銀。人群之中掌聲雷動,連聲喝彩。

鮑瀚卿說道:“這是之前子奇從貴司借出的五十兩銀子,歸還貴司。另外三十兩嘛,我是個直性子,既然多多承情,就不和曾總辦矯情羅唕了。請總辦收好這些銀兩!”

曾清平趕忙恭身推住盤子,大聲說道:“鮑大人,萬萬使不得!能有為大人效犬馬之勞,解燃眉之急的機會,實乃長和川及我等草民之榮幸。前時之所以托名說借,實在是擔心大人推辭,不得已而為之。而今大人即將前往江右赴任,一路舟車勞頓,飲食起居,雖有官驛之助,盤纏也必不可少。再者,大人初到興國,如想同下屬及當地鄉紳上下一心,魚水一家,則需時常賞賜錢物,置辦筵席茶會,溝通談心,其用度不可不備。三者,大人博取功名,我等當地茶行及士紳稍作表示,資助大人如期赴任,以解興國百姓於倒懸,此乃順天應時,堂堂正正,而非賄賂不法,望大人萬勿推辭!”

鮑瀚卿思慮再三,朗聲道:“常言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即如此匾所寫:利緣義取。各位對我有情有節,我當然不能不義不信,這五十兩銀子權當貴司對興國百姓之捐贈,暫先寄放我處,待某一到興國,必將此銀用於百姓安居樂業,天地日月可鑒!”曾清平等人均為之動容,連外圍頂著烈日看熱鬧之洋行裏聽得懂漢話的洋人也連連叫好,人群中更是掌聲經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