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下一輪危機——債務泡沫大崩潰(3)(2 / 2)

在這樣的環境下,商人不得不拿著他們新得來的便宜的資金,從日常的消費品行業,轉移到那些遠離消費者的,像股票、房地產這樣的資本商品行業。

但這些貨幣帶有某種黏性,新的貨幣必然會由商業貸款人手中,滲透到生產的各環節中。商人們將大量便宜的資金投向房地產業和股票市場,以股票、房地產為代表的風險資產的價格開始上升。那些在資本市場募集到了資金的企業,也將擴大它的產能,譬如,房地產開發商將為滿足投資者的需求,而建更多的房子,這又必然會帶動它的上下遊相應產業。如此一來,在該領域資產價格上漲的直接帶動下,經濟增長開始加速。這也就是弗裏德曼所指稱的貨幣刺激的初始效應——正麵的(提高Q)。

但也正是這種黏性,新的貨幣將從風險資產價格的上漲中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環節。募集到資金的企業擴大產能,就會形成用工、用地的需求。這種需求會以工資、房租的形式,傳導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中來。隨著經濟從複蘇步入繁榮,就業形勢好轉,工資開始增長,人們的日常消費需求得到恢複,食物價格和出行成本也開始慢慢上漲。這時,弗裏德曼所指稱的刺激的負麵效應(提高P),即通貨膨脹,也就顯露出來了。

為了應對物價的上漲,人們不得不減少投資支出,增加消費支出,也就是人們需要持有更多的具有交易動機的貨幣,這也就導致了交易功能的貨幣需求上升。人們對原有的均衡狀態重新確定。這時,為了讓貨幣市場恢複均衡,就需要風險資產價格下降,以此來減少其對貨幣的需求,進而滿足實體經濟中對交易性貨幣需求的增加。

但可惜的是,這個時點上的商人們,受信用擴張的誤導,將太多的錢放在股票、房地產等高級的資本商品裏麵,而這類商品的生產要得以順利維持,就必須伴隨著較低的時間偏好,或者是大量的儲蓄。以“投資/消費”比值為尺度的時間偏好已經上漲,人們需要更多的錢去應付日益高漲的通貨膨脹,利率也開始上漲。這樣一來,那些高級生產領域的商業投資,因為缺乏新資金的加入和資金成本的上漲而難以為繼。

如此一來,“繁榮”也就會隨之停止,“危機”不期而至。如果想避免經濟危機,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不斷地增加貨幣供應量,依靠加速度的通貨膨脹、持續地擴大銀行信用來提供資本,增加投資,維持“強迫性節約”狀況下的經濟均衡。但正如哈耶克所指出的,這個辦法在理論上可行,在現實世界卻是行不通的。2006年時,我就強調過,信貸不可能永遠無限製地擴張下去,一旦信貸收縮,那些本來不應該投資、消費的項目就會無以為繼,結果就是衰退,就是失業,就是經濟的全麵危機。

支撐這一判斷的還有卡萊茨基的經濟政治模型,事實上他的這套理論也得到了曆史上曆次經濟波動的驗證,特別是最近20年來的美國。克林頓在老布什任期末的經濟衰退中以“笨蛋,經濟問題才是關鍵!(It’stheeconomy,stupid!)”而上台,在其任期內是長達六七年的互聯網繁榮,但當他的第二任任期即將結束時,美國因互聯網繁榮而催生出的股市泡沫也隨之破滅。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布什上台,憑借在其任內出現的長達5年的房地產繁榮,替其父報了一箭之仇。但也正如大家所見,在其即將結束任期時,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等金融機構卻因次貸泡沫而倒閉,並引發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

通過分析大量的經濟學經驗,我們可以發現,主權債務穩定性的臨界點為債務/GDP的值為60%。當一國債務負擔率超過90%的時候,經濟的長期增長率將會因此而下降1%以上。那麼當前世界經濟處於何種境地呢?且讓我們回顧一下,2006年,全球國家債務總量僅為7萬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為日本債務。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現有數據和未來發展所做的數量模型可以得出,到2016年,債務總量會達到28萬億美元!這意味著發達國家將要在未來的四年削減近28萬億的債務,這可能嗎?當然不可能。

基於上述理論模型,我們更傾向於認為,在下一個大選年的2016年,下一輪危機將因歐元解體而全麵爆發。

那麼,我們該如何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有什麼工具和辦法足以幫助我們克服未來的麻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