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星戴月地奔波
隻為一扇窗
當你迷失在路上
能夠看見那燈光
不知不覺把他鄉
當做了故鄉
隻是偶爾難過時
不經意遙望遠方
曾經的鄉音
悄悄地隱藏
說不出的諾言
一直放心上
有許多時候
眼淚就要流
那扇窗是讓我
堅強的理由
小小的門口
還有她的溫柔
給我溫暖陪伴我左右
近在眼前的繁華
多少人著迷
當你走近才發現
遠過故鄉的距離
不知不覺把他鄉
當做了故鄉
故鄉卻已成他鄉
偶爾你才敢回望
曾經的坎坷
現在不用講
異鄉的人有著相同的惆悵
有許多時候
眼淚就要流
那扇窗是讓我
堅強的理由
。
。
。
——《異鄉人》
“故者,去也,亡也。時過境遷,異也。他者,非己也。人之於世,生而孤獨。”這段話是之前從一個朋友那裏聽來的,讓人有如醍醐灌頂又悵然若失,原本隻是在聽到這首歌時隨口的有感而發,最後變成了一場類似於談人生、談理想的探討。
時間久了,人總是有一種模糊的感覺,辨不清故鄉、異鄉,亦或是用近鄉情怯這個詞更為妥當。“情怯”,情到濃時情轉薄,一如我們在外人麵前總是一副彬彬有禮的的樣子,在父母親人麵前反倒毫無耐心、脾氣暴躁,那正是因為我們太知道父母是最親近、最不會責怪我們且永遠都會在我們身邊的人。斬不斷的血緣親情,比愛情、比婚姻更為牢固。
人總是有一種矛盾心理,之前實習時,遇到不順心之處或是一瞬的孤獨時,總會忍不住想要即刻回到學校,似是想要證明什麼似的,我與這一切格格不入是因為我還是一個學生,我是屬於學校的,而這一切不過是自欺罷了,究其根本不過是我的固執、不願導致。
我並不是一個歸屬感很強的人,有著骨子裏的冷漠與獨屬於客家人的隨遇而安,不論是我出生、長大可以稱為故鄉的地方還是我自己親手選擇的遠赴的大學,都不曾讓我有過多麼濃烈的歸屬感。比起我應該做的我更願意去做我喜歡的,這也算是一種固執吧。朋友說我這說好聽了叫隨遇而安,說不好聽了就叫懶。
好吧,我承認我是懶的,懶得計較,畢竟計較太多,最後難堪的也許是自己,很多事是不需、不能去追究的。當然,這也可以稱之為一種怯懦,一種天生的性格缺陷,因為害怕結束而放棄開始。就如我很喜歡小狗,但除了小時候養過一隻外就沒有再養過了,因為我忘不了當時它離開我時的那種難過,所以與其終有結束的一天,那麼就不要開始好了。而更多的時候,生別大於死離,我還做不到隻要你好好的,分開也沒有關係,既如此,離開你能活的更好,那當初還要你有何用,不如不要認識、不要開始的好。一如有的人在婚姻裏極霸道的說“我這一生隻喪偶,絕不離婚。”
好吧,越說越詭辯了,雖然作為一個陽光、熱血的好青年,不應該是我這樣的,不過就目前而言還是沒有做出改變的打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