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土封國 第五十章 長弓殘血·範文傑(十)(1 / 2)

征春十年十二月初一傍晚,血澤弓戰進行中。與此同日,盛元帝國長城、千秋、萬古三支兵團百萬強兵經過持續長達三年的浴血奮戰,繼西長城武涼段破關後,終於攻陷南宋帝國古涼險關。南宋夢涼節度使忠毅伯武鄭龍在破關的當日午時戰歿,麾下南宋長城兵團中路軍三十萬人也在破關先後全師戰死;古涼總兵關統帥穆王趙顯祖棄關而逃,麾下四十萬王室禁軍隨之潰敗或俘或殺。此戰標誌著儒林亞聖孔熙鼓吹的古九州雄關可依,‘聖道存則四海無漏’學說破滅;涼、夢、武三座連綿陸州千裏平原沃土無險可恃,山河易主被盛元兼並也隻會是時間問題。

古涼要塞城門樓上,盛元雄主忽必烈正在酒宴群臣分功賞爵。此時夕陽已落,餘輝卻未曾盡斂,留下天邊一片紅雲似火的晚霞。天空紅似殘血,大地和城牆卻是真正的殘血。雄關內外百萬火炬,長約二十裏的城牆上下訴不盡的淋漓鮮血;偶爾還有一截截來不及理清的殘肢斷臂懸掛在城樓外的女牆上麵,有宋人的,也有元人的。

雖然忽必烈還未曾正式改名夷族為元族,許多人已經迫不及待的稱呼起自己為元人,包括那些正在遭到侵略,尚在被征服奴役的宋人。忽必烈霸跡已明,當世神州雄主;正因為對他有信心,元人相信他,相信他將建立一個隻屬於自己能夠一統神州的強盛帝國,元早晚成為這片大地新的稱號。帝王雄才大略可安民亦可保民,臣子豈會不擁君,不願跟著帝王走。聖王忌憚儒士,庸主依賴儒家。愚民一時,禍國千秋!

前麵武將獎功完成,下麵便是文臣謀士授勳士,滿座文武不約而同屏住呼吸。他們都想知道,陛下眼中攻克涼州功勞最大的文臣是哪位,並不是每個人的心思都一樣,私下裏眾人已經爭執過好幾遍。忽必烈早就知道這些瑣事,隻是未曾點破而已。

然後便見到忽必烈以不容置辯,讚賞和勸勉皆有的語氣說道:“請醒文殿範學士範文傑登前。古涼會戰大勝,範愛卿之功當列文臣之首!若是在座哪位懷有異議,也請站到前台來。”忽必烈沒有選擇專斷獨行,夷人向來如此;否則就會變得像宋人一樣,二五三六全是禮節。做事效率低下與其說是宂官辦事不利,不如直接說以儒禮為主的製度廢禮虛節太多造成。

“陛下。伯顏忽律懷有異議。臣以為攻克古涼險關,當屬大國師圖額真白苦勞功大當居文臣首位。”說話者伯顏忽律既是盛元帝國千秋兵團最高統帥,也是忽必烈的姻親,王後伯顏忽容的哥哥。伯顏忽律正當盛年身材宏偉,作戰勇猛剛烈,深得忽必烈器重和青睞。古涼會戰結束,伯顏忽律因功勳卓越殿議武將第一人。

慘烈淒涼的古涼會戰至此已經結束,曆時七年,按時間前後分三大戰役長城破襲戰、武夢關大戰和古涼關血戰。南征前的三大兵團加輔兵兩團滿額一百五十萬人,戰後不足百萬人,這其中還包括傷員。伯顏忽律的千秋兵團更是因為作戰勇猛損失最大,麾下三十萬戰後輕重傷兵不足十萬。武鄭龍和麾下的南宋長城軍團全軍戰死,與他們血戰三拚的千秋兵團何嚐不是近似全軍覆沒。戰爭就是如此殘酷,勝利者的傷兵可以殘喘,失敗者當是片羽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