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澤弓戰的結果最終以冥絕的勝利收尾,要說此戰的過程和結果究竟哪個更重要?人類曆史需要的隻是結果,過程則遲早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淡忘歸於沉寂。冥絕贏了,這就是結果,也唯有結果才具有最終被曆史所銘記的價值和意義。就像1983年中法戰爭的結果,腐朽的清帝國勝而不勝;相反的是,冥絕確確實實的輸掉了尊嚴之戰的過程,真正勝利的隻有結果,最終獨享由此結果產生的一係列針對絕家王室複辟王朝的積極有利影響。
冥絕所部在最後十分鍾很快便輸掉了戰鬥,麾下全部失去戰力,不義軍倒是還剩下一千多個能夠拉開弓弦的士兵。不義軍殘存的可戰之兵雖然大部分都是傷兵,冥絕身後的近千傷兵卻是沒有一個能拉開弓。弓戰本來就是輸得快贏得快,隻是沒想到冥絕他們會在最後一場輸的那麼幹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冥絕親手製定的規則贏得了第一場,然後轉眼利落的輸掉第二場。
熱身準備完成。不義軍一陣向前“衝!”,官兵一聲“放!”齊射,充分發揮了人數優勢的不義軍隻用三分鍾便衝到百米距離。依舊是傷兵衝在前麵遮擋箭雨,同時好像接力比賽似的把不義軍的弓或箭矢傳遞到有效射程內。冥絕能想到的不義軍也想到了,開戰前冥絕傳令麾下盡量挑選攜帶弓箭,或者雙手健全的目標優先射殘,最終還是無法奈何不義軍的分工協力。當不義軍的弓箭被傷兵攜帶靠近有效射程後,後方充當最後一戰真正主力手腳全無損傷的士兵開始不約而同的一起發力,然後在最短的時間內衝到一百米線外和二百米鳥弓射程內,撿起地上散落的弓箭向著冥絕身後還擊。
接下來則相當於射程之內三千人和九百人赤裸裸的短弓對決,此刻決定勝負的不在是弓箭品質,數量差近三倍的不義軍隻用了三分鍾便輕鬆搞定對手,冥絕部大敗虧輸。至於說為什麼還是冥絕贏了,因為不義軍早已在勝負之前全軍投誠。最後的尊嚴之戰需要的隻是勇氣和血性,過程比結果的意義更重要!
最後的十分鍾,無論誰勝誰負都將是冥絕的勝利。這就像是軍事演習一樣,無論紅方藍方誰取得勝利都是軍方總決策層的勝利。冥絕則仿佛一麵旗幟豎立在紛飛的箭雨中,身前身後全是淋漓鮮血,不是他的血卻勝似他的血。君王天下旗!作為君王看到流淌在山河上的臣民熱血時,不能感同身受視為留在自己身上的血,注定不會是名合格的君王。冥絕心有悔意,一手劃定的‘燎原計劃’究竟是對是錯?既然已經無法放棄,那就加快進程,長痛不如短痛。該流的血還是要流,隻是但凡流血總歸不好,能減少一點那就努力減少一點.....這算是鱷魚的眼淚嗎?!
是不是假慈悲追論起來又會變成沒營養的問題,就算冥絕想要長篇大論給個真心滿意的回答,有人能夠像是肚裏蛔蟲似的恰準時機的跳出來詢問嗎?所以接下來該是血戰結尾由王朝最高領導人太子冥絕表達謝幕感言的時刻,簡單來說就是安排善後事宜,兩三萬傷號接下來應該如何安排。來句真心話,麻煩都是冥絕自己找的,如果開始的時候就狠下心不留活口,不過事後挖坑填土就能解決的事情......冥絕邪惡的一麵有待繼續發掘。
冥絕現在急需幫手,禦林軍元帥趙亞子作為第一卷主角方最後的重要將領終於登場。看上去隻是五十多歲的老帥,誰能想到這位竟是與蘇離父親蘇浩博等同時代的老古董。俗語常說‘家有一老,勝過一寶’,這話可不是無的放矢,冥絕還真有許多問題等著趙亞子幫忙解開。沒落王朝幾大古老世家發生在近代的恩怨紛爭,還真沒人比他了解的更多;此外,趙亞子還是‘燎原計劃’二號頭目總執行和負責人,而作為最高策劃者的一號組長冥絕則是祈禱他不添亂就行。一千人就能玩殘三萬人,要是此次出行麾下帶著兩萬人,不義軍還不連著楊傑被他搞成飛灰,隸民造反的星星之火燎原之前保準被他澆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