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旅遊資源概述(1 / 3)

1.1 旅遊資源的基本概念

引言

旅遊業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一大產業,它是經濟發展中較具活力的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和依托條件。因此,旅遊資源的規劃與開發,已成為現代旅遊業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本章介紹了旅遊資源的定義、基本特點和分類,是深入研究旅遊資源的基礎。

本章學習目標

·熟悉旅遊資源的定義。

·掌握旅遊資源的基本特點。

·掌握旅遊資源的分類。

1.1.1 旅遊資源概念的產生

資源原指取之於自然的生產和生活資料,屬於經濟學概念,與人類社會經濟生活緊密相關,並隨著社會經濟活動的發展而不斷擴展和深化。旅遊資源屬於資源的一種,它是伴隨現代旅遊活動、旅遊產業的發展而產生的新概念,它在旅遊資源調查、評價和開發管理過程中被逐步深化認識,但其定義目前尚未取得一致認同。原因有兩個方麵:一方麵,旅遊資源概念是旅遊活動發展的產物;另一方麵,旅遊涉及經濟學、管理學、地理學、人類學、社會學等若幹學科,各學科從不同的角度對旅遊資源做出了不同的解釋。

旅遊資源在國外又被稱為旅遊吸引物,其本身既包含能刺激旅遊者產生旅遊動機的各種因素,又包含決定旅遊者的旅遊行為能否實現的一係列中介條件,是一個內涵極為廣泛的概念。

國外學者認為旅遊吸引物必須是:那些給旅遊者以積極的效益或特征的東西,它們可以是山嶽風景、海濱或湖濱、有趣的曆史紀念物和文化活動、體育運動以及令人愉悅舒適的會議環境。

也有學者從技術經濟的角度給旅遊資源做出了如下定義:旅遊資源是在現有技術和物質條件下,能夠被用做組織旅遊活動的自然的、技術的和社會經濟的因素。

在中國,許多學者在撰寫論文和專著的過程中,也從不同角度對旅遊資源下了定義。其中,以下幾種說法較具代表性和影響力。

“旅遊資源是在現實的條件下能夠吸引人們產生旅遊動機並進行旅遊活動的各種因素的總和。”

“旅遊資源應指凡能激發旅遊動機的,能為旅遊業所利用的,並能由此而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自然的和社會的實在物。”

“所謂旅遊資源,專指地理環境中具有旅遊價值的部分,也即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感興趣的環境因素和可以利用的物質條件。”

“凡是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會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觀事物都可構成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就是吸引人們前往遊覽、娛樂的各種事物的原材料。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非物質的。它們本身不是遊覽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須經過開發才能成為有吸引力的事物。”

“旅遊資源是指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曆史文化遺產,以及直接用於旅遊目的的人工創造物。”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都可視為旅遊資源。”

1.1.2 旅遊資源的基本屬性

從旅遊資源的各種定義中,可以看出中外學者關於旅遊資源的定義和爭論就像旅遊資源本身那樣豐富多彩和層出不窮,雖然不同定義的出發點和強調的重點有所不同,但就資源的基本屬性而言,大體是一致的。

1.旅遊資源具有客觀存在性

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一樣,是一種客觀存在,是旅遊業發展的物質基礎。例如,自然界中的名山、大川、瀑布、湖泊、森林、動物等,以及人工創造的曆史遺存的園林、宮殿、文化名城、珍貴文物等,都是客觀存在的物質的、有形的客觀實體。旅遊資源是物質的、有形的東西,這已毫無疑問。但非物質的、無形的、精神的東西,如人文資源中民族風情、文學藝術等,是否是旅遊資源一直存在爭議。

許多無形的、非物質的東西,如文化藝術、民族品格、服務特色等,是與具體的人或人群聯係在一起,並體現或依附在物質文化之中的。比如:許仙和白娘子的故事與西湖斷橋、鎮江金山寺就密不可分;上海海派文化與現代都市風貌相結合,成為其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是客觀存在的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一起構成人文旅遊資源。實際上,非物質形態化的旅遊資源產生於物質基礎,並依附於物質基礎而存在。換言之,精神的產物隻要同物質景觀相結合,而煥發出單純的物質或精神所難以產生的美感和旅遊吸引力,就應該屬於旅遊資源。因此,無論物質形態的旅遊資源,還是依附於物質景觀的精神文化旅遊資源,其實質依然具有客觀存在性。

2.旅遊資源具有激發旅遊者動機的吸引性

旅遊資源具有激發旅遊者動機的吸引性,是旅遊資源的最大特點,也是旅遊資源理論的核心。在現代旅遊活動中,作為客體的旅遊資源與主體(旅遊者)的關係密不可分。國外學者將“旅遊吸引物”作為旅遊資源的代名詞,這足以說明吸引功能對於某一事物能否成為旅遊資源的重要性。與其他資源相比,旅遊資源的最大特點就在於它能激發旅遊者的旅遊動機,吸引遊客到異地進行旅遊觀賞、消遣娛樂、休憩療養、登山探險、科學考察、文化交流等旅遊活動,以此來陶冶情操,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旅遊吸引力體現了旅遊資源作為資源的最基本屬性。

旅遊吸引力還決定了旅遊資源的範圍。一方麵,旅遊吸引力離不開旅遊主體的需求。由於各類旅遊者需求的差異性,同一客體對於不同旅遊者的吸引力是不同的。例如,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能滿足鄉村人對現代化的精神需求,對農村人有著強烈的吸引力;而淳樸的民風,秀麗的自然山川,能夠滿足城市人回歸自然的精神需求,對城市人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可見,旅遊吸引力與旅遊主體(旅遊者)的需求密切相關,旅遊資源的範圍由旅遊者的需求決定。另一方麵,旅遊吸引力離不開旅遊資源本身的實用價值,即能否滿足旅遊者審美、休閑和求知等方麵的需求。同時,旅遊資源的效益性也受旅遊吸引力的影響。吸引力的大小、強弱直接決定了旅遊資源效益的高低,吸引力強大的旅遊資源,能夠吸引較多的遊客,從而獲得較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3.旅遊資源具有動態發展性

旅遊資源是一個開放的係統和發展的概念。有一種觀點認為,資源是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天然來源。所有的資源是指未經開發的自然的物質條件,即隻有原始的地理環境才是資源,而已經開發的就不能列入旅遊資源的範疇。而實際上,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們旅遊需求日益多樣化、個性化,旅遊資源的範疇也在不斷擴大。如參與型旅遊活動已不局限於過去的滑冰、滑雪、衝浪、遊泳、體驗風俗等,又出現了滑沙、滑草、放風箏、田園作業等旅遊項目。旅遊活動的廣度和深度都發生了變化,旅遊活動已不局限在地麵,已經開始向水下、空中發展,一些地方開展了遊人潛水觀看海底世界、乘坐飛機俯瞰大地的活動,不久的將來人們遨遊太空、登上月球旅遊的願望也會成為現實。西安的衛星測控中心、美國的宇航中心、澳大利亞的造幣廠、朝鮮半島的“三八線”等,已向遊客開放,成為重要的旅遊點。專為旅遊而興建的人造樂園、微縮集錦式公園、配有聲光電栩栩如生的各種蠟像館,更是五花八門。因此,旅遊資源的開發並不是一次到位的,旅遊資源的範圍將會繼續擴大,某些現在看來不是旅遊資源的客體或因素,很可能日後會成為旅遊資源,其潛能的挖掘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從長遠的角度看,將凡是對遊客具有吸引力的事物,無論其開發與否,都歸納到旅遊資源的範疇,是符合旅遊業不斷發展的規律的。

4.旅遊資源具有綜合效益性

當旅遊資源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時,旅遊資源不僅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還會帶來社會和環境的效益。旅遊資源的綜合效益性已被絕大多數學者所認同,但一部分學者對旅遊資源開發後產生的社會和生態環境效益存在疑問,並以近年來一些旅遊地日益暴露出來的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負效應作為支持他們觀點的主要依據。這就是所謂的“三大效益”爭論。其實,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能夠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統一。目前,旅遊活動的開展和旅遊產業的發展對旅遊地社會與環境的破壞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旅遊業的發展在促進旅遊地對外開放、推動旅遊地社會進步等方麵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旅遊地優美的環境是吸引旅遊者前來旅遊的一個重要條件,為增強旅遊吸引力,旅遊地必然會盡可能地采取各種措施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這正是旅遊資源開發產生生態環境效益的體現。

1.1.3 與旅遊資源相近的幾個概念

在旅遊資源研究中,有幾個相近的概念,即景觀、景點、風景,在一般文獻中經常混用。在此對這幾個概念進行以下區分。

1.景觀

“景觀”一詞,本身有景色、景物之意。前蘇聯地理學家宋采夫提出如下定義:“自然地理景觀應該是發生在如此一致的地域,在它的範圍內,能觀察到地質構造、地貌形態、地表水和地下水、小氣候和土壤變種、植物群落和動物群落的同一種相互關係、相互製約的綜合體有規律的典型的重複。”顯然,自然綜合體是景觀的核心。國內學者孫文昌教授也認為,旅遊景觀是指一個地區的整體麵貌,即各要素組成的相互聯係、和諧的綜合體。可見,景觀不僅是客觀存在的,而且融會了旅遊者的主管感受,是主客觀的統一。它更多強調的仍然是各種要素組合的綜合性特征。

2.景點

景點是地理景觀中具有獨特風景的片段。它是觀光遊覽的最小單位,是旅遊資源經過人工開發後對外開放的地段。景點是旅遊產業的一部分,按一定的價格,以商品形式出售給旅遊者。經過人工開發而具有的產品屬性是旅遊景點區別於旅遊資源、旅遊景觀乃至風景的最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