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旅遊資源概述(2 / 3)

3.風景

“風景”是旅遊地理學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概念之一,根據旅遊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來分析,風景主要有山、水、林、木、建築幾個要素,有時還可以包括天氣變化和人文特色。風景是地理景觀的一部分,是一個地段,由山水、林木、建築等組成,在空間上不是連片,而是呈斑點狀分布,其範圍大則可以是一個景區,小則可以是一個景點。風景的功能在於給人以知識和力量。人們在欣賞美景時,能學到知識,受到啟示和教育,從而淨化心靈,美化人品。

補充閱讀1-1

旅遊資源係統論

把係統論引進旅遊資源的概念之中,是旅遊資源學研究的一條新思路。1996年,學者楊振之提出了旅遊資源係統的概念。他認為,將旅遊資源片麵單向地視為旅遊目的地,存在著缺陷。因為旅遊資源除了雙向吸引外,還有中介吸引的問題。所謂雙向吸引,是指不僅旅遊地是旅遊者的吸引物,而且對於旅遊者來說,還表現出對旅遊地的吸引功能,二者相互吸引,互為資源。所謂中介吸引,是指除了包含在旅遊地範疇之內的服務及旅遊設施外,處於中介地位的旅遊服務及其設施(包括旅行社、旅遊交通、賓館、飯店等)也與旅遊者(客源市場)及旅遊地互為吸引物。旅遊資源學的研究對象應該是旅遊主體、客體和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基於這一理論,楊振之對旅遊資源做了如下定義:“所謂旅遊資源,對旅遊者來說,就是旅遊目的地及有關旅遊的一切服務和設施;對於旅遊地來說,就是客觀存在的客源市場。旅遊資源是關於旅遊的主體、客體和介體相互間的吸引性的總和。”此觀點的提出,對於糾正當前旅遊資源開發和市場需求與基礎設施建設脫節,以及片麵盲目開發造成旅遊資源破壞和環境惡化等弊病,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在這一定義中,把客源市場也列入旅遊資源之列,則值得商榷。不可否認,旅遊地與旅遊市場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即旅遊地具有激發旅遊者旅遊動機的吸引力,客源市場需求對旅遊資源開發具有導向性作用。但僅僅由此認為客源地市場是旅遊資源的一部分,則有些牽強。旅遊資源的吸引性是旅遊資源的核心,也是衡量某一事物是否成為旅遊資源的一個重要指標。這種吸引性是相對於客源市場存在的。市場與資源既相互聯係又相互對立,不能混為一談。立足於目的地談旅遊資源,把客源市場與旅遊資源區別

開來符合旅遊資源的基本特征。

1.2 旅遊資源的基本特點

旅遊資源作為一種基礎性的產業資源,具有一般資源的共性,但由於受旅遊業、旅遊活動、地理環境和人們的審美差異等因素的影響,旅遊資源又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

1.吸引性

旅遊吸引性是旅遊資源的核心價值,是旅遊資源的本質屬性。旅遊活動的產生是以旅遊資源的吸引性為前提的。無論優美的自然風光,還是特色的民俗風情都因對旅遊者具有極強的吸引力而成為重要的旅遊資源。旅遊資源之所以具有吸引性,是由於旅遊資源能夠從不同方麵滿足旅遊者的審美需求、休閑需求以及追求身體健康與精神愉悅的康體需求。可見,旅遊資源的旅遊吸引性(旅遊資源的價值所在)與旅遊者的旅遊需求密切相關,它是判別旅遊資源的重要標準。

2.區域性

各種旅遊資源既是地理環境的組成部分,同時它們的形成和存在又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和製約。由於各個地區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必然導致旅遊資源空間分布的差異,從而形成旅遊資源的區域性。旅遊資源的區域性決定了不同地區的旅遊資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如赤道地區擁有獨特的熱帶雨林景觀,而高緯度地區和高山地區則具有林海雪原和高山冰川等旅遊資源。同樣,人文旅遊資源也呈現出明顯的區域性。人們在順應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創造出具有很強區域性的民族文化。例如,中國黃土高原的窯洞、西南地區亞熱帶的“竹樓”、華北地區的四合院等民居建築風格的差異。旅遊資源的區域性不僅表現為不同區域旅遊資源的數量和分布密度不同,即使是同一種旅遊資源,在不同的地區也會表現出明顯的差異。

3.多樣性和綜合性

形成旅遊資源的因素是多方麵的,不僅包括地質地貌、氣象氣候、陸地、海洋、土壤、動植物等自然因素,同時也包含曆史、文化、宗教、民族、工農業等人文條件。由於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旅遊資源呈現出其他資源所不具有的多樣性。隨著人類社會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旅遊資源的範圍將不斷擴大,內容將不斷豐富,旅遊資源的多樣性也將更加鮮明。

此外,任何一種旅遊資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其他各種旅遊資源相互包含、相互滲透、相互烘托、互為補充,共同形成一個和諧的有機整體。存在於特定區域上的各種各樣的旅遊資源,都是以一個整體來發揮其旅遊吸引力而體現其旅遊價值的。孤立的景物要素很難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旅遊資源。這就是旅遊資源的綜合性。例如,山與水的組合、

自然與人文的組合等。一般來說,一個地區旅遊資源的種類越多,聯係越緊密,旅遊資源的價值就越大,綜合和開發利用的潛力也就越大。例如,桂林山水、湖南張家界、杭州西湖,就是以種類繁多、綜合特征突出而成為中國著名的旅遊景區的。

4.季節性和時代性

旅遊資源的季節性是指景物具有隨季節更迭而變化的特征,即季節會影響旅遊活動和旅遊客流量的變化。旅遊資源的季節性受地理條件和人文因素的影響。首先,受自然因素的影響,有些自然景觀隻在特定的季節和時間出現。例如,北京香山紅葉隻有在秋天才出現,吉林的霧凇奇觀隻能在入冬時才能見到,黃山的雲海和瀑布隻在夏季多雨的時候才有。其次,景物本身在不同的季節裏也表現出不同的特征。例如,西湖十景,季季不同。春有蘇堤春曉,夏賞曲院風荷,秋覽平湖秋月,冬品斷橋殘雪。再次,民俗風情資源具有季節性的循環往複,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等。最後,人類社會生活的節律性也對旅遊資源的季節性產生影響,如寒假、暑假等。正是由於旅遊資源的季節性,形成了明顯的旅遊淡季和旅遊旺季。

人文旅遊資源的形成與社會曆史密切相關。曆史上遺留下來的各個時代的古建築、古墓葬、古典園林等,都具有各個時代的不同特點,都反映了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和人們的思想意識。例如,北京的故宮就反映了明清封建社會的建築特色和皇帝後妃們的生活狀況;昔日的納粹集中營,在今日卻是反法西斯的教育基地,是法西斯罪行的有力見證等。

5.永續性

旅遊資源的永續性是指旅遊資源具有可以重複使用的特點。與森林、礦產等資源有所不同,旅遊資源不會隨著人類的不斷利用和開發而不斷減少。旅遊產品本身是一種無形的產品,旅遊者購買旅遊商品實際上是在購買一種體驗和回憶,而不是旅遊資源本身。從這種意義上來講,旅遊資源可以長期甚至是永久被重複使用。當然,旅遊資源的這種永續性是以對旅遊資源的科學保護以及合理的開發和利用為前提的。例如,曾經的“魚米之鄉”太湖,由於水質受到汙染,其旅遊資源受到了破壞,旅遊資源的重複利用率就大大降低了,從而影響了太湖旅遊資源的價值。

6.萌生性

雖然旅遊資源本身具有一定的經濟屬性,但是絕大多數旅遊資源的產生和存在並非以旅遊經濟為目的。在現代旅遊發展過程中,一些地區和旅遊開發商不惜巨資,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建設人造模擬景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深圳的“錦繡中華”不僅彌補了當地旅遊資源不足,充實了旅遊景觀內容,同時也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可見,一些旅遊資源是可以人造的,也是可以移動的。從這個角度講,旅遊資源具有萌生性。當然,某些人造模擬景觀是參照原有的旅遊資源進行仿造的,其旅遊價值顯然沒有原有的高。

1.3 旅遊資源的分類

1.3.1 分類的意義

旅遊資源的分類,是根據旅遊資源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進行歸並或劃分出具有一定從屬關係的不同等級、類別的工作過程。對旅遊資源的分級、分類不僅有利於深刻認識旅遊資源,更有利於對旅遊資源的開發與管理。

對旅遊資源的分級、分類,一方麵可以加深對旅遊資源的成因、屬性、價值功能和係統組成等方麵的認識;另一方麵,對旅遊資源的分級、分類可以將眾多繁雜的旅遊資源條理化、係統化、信息化,為進一步科學研究、保護利用和開發管理提供方便。五花八門的旅遊資源各有特點,通過認識、比較、歸納及劃分,形成不同的旅遊資源分級、分類係統,構成一個關於旅遊資源有關資料的存取信息係統,為人們從整體上或局部上認識旅遊資源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對旅遊資源進行分級、分類是認識和研究旅遊資源,以及開發、利用與管理旅遊資源的基礎,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3.2 分類的原則與標準

1.分類的原則

旅遊資源分類的原則是旅遊資源分類的依據。旅遊資源分類隻有遵循旅遊資源分類的原則,才能保證旅遊資源分類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旅遊資源的分類主要依據下述4個原則。

1)同質性原則。旅遊資源的分類,首先應該根據其同質性區分出較大的類別,即把具有共同屬性的旅遊劃歸為一類,同一級同一類型的旅遊資源應該具有一定的共同點或相似性。例如,地貌旅遊資源和水體旅遊資源同屬於自然旅遊資源,就是因為它們都具有自然屬性。

2)差異性原則。按照同質性原則,可以把旅遊資源分成較大的類別,但是在這些大的類別中,旅遊資源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根據這種差異性,就可以將旅遊資源再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例如,自然旅遊資源大類中,地質、地貌、水體等又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可以再劃分出次一級的類型。同理,把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蘭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劃分為人文旅遊資源中次一級的宗教文化旅遊資源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