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中旬,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海化學)成立10周年紀念活動在其所屬的海南基地舉行。嘉賓滿堂,熱情洋溢!在海南省,這是一件大新聞。
在一般社會公眾眼裏,這家企業還遠遠不如她的控股股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簡稱中國海油)更有名氣,她的曆史不是很長,也比較低調,而且化肥行業本身似乎也是一個缺少公眾關注度的領域!
在化肥行業,我接觸過很多企業,其中包括不少超大型的化肥企業。然而,在第一次接觸中海化學的時候,我卻有些不同的感受,而且這種感受主要來自於細節印象:
第一個印象是司機。我到位於海南省東方市的海南基地進行實地調查時,在機場見到了接我的司機小夥子。司機當地口音很濃、很親切。通過路上聊天,我知道,他是東方市本地人,一直在海南基地工作。他很質樸,我們還聊了很多公司的有趣事情,言語中,他對公司充滿了自豪、感恩、依戀之情。司機一路上很在意我的休息,車速保持很好,盡量不讓我感到很疲勞。我想,擁有這樣司機的公司應該是一家有前景的公司。很多企業可能對此不太在意,其實,司機往往是外界接觸的第一位企業員工,他們可能是公司發放給外人的第一張名片。
第二個印象是骨幹員工。在訪談和培訓過程中,我接觸了幾百位中海化學的幹部和骨幹員工。我與我的團隊先後對北京總部、海南基地、內蒙古基地、湖北基地的高層、中層及基層幹部和部分骨幹員工進行了全麵的訪談,並進行過相關培訓,感受到了這些幹部員工的奉獻精神及熱情參與的積極態度,體會到了他們的職業素養及認真的勁頭,不少人非常願意給我們講述他們創業的艱辛和快樂、講述公司近年的變化,流露出很強的感情寄托,與我們接觸的很多管理者和員工都讓我感受到他(她)們的執著。一個經過了重組整合的公司能夠擁有這樣的中基層團隊實屬不易,值得驕傲!因為我曾經看到過一些經過重組整合的公司團隊的彷徨、無奈!
第三個印象就是公司的高層領導團隊。在寫作過程中,我們先後對創業時代的領導者,現任中國海油副總經理吳振芳、董事長吳孟飛、CEO兼總裁楊業新,以及高層管理團隊中的方勇、陳愷、周凡、全昌勝、梁明初、繆乾等進行了深入訪談,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敬業、執著、認真、細心、有激情、為人謙和,對於企業管理有著係統的了解,對於關鍵問題有著自己的判斷,對於過程的細節極為較真。
正是這樣的一係列的印象讓我看到了新時期國有企業的希望,也讓我們突然想到一個近年開始熱起來的稱謂——新國企!
新國企,這個名詞大約出現在2003年前後,是經濟學界對於進入21世紀以後一批影響力越來越大、經濟效益持續增長、經營管理富有特色的大型央企的一種評價性名詞,代表者包括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等,其主要的特征被經濟學家們概括為:擁有清晰、長遠的經營發展戰略;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股份多元化、現代化的公司治理結構;具有鮮明特點的企業領導人。
確實,近10年來,我們國家湧現出一大批有實力、有影響力的新型央企。與這樣規模和影響的央企相比,中海化學顯然是小字輩。不過我們發現,中海化學不僅具有上述經濟學家歸納的新國企特點,還具有一些鮮明特色的新內涵,這些新內涵更能讓人們看到新型國有企業的活力:
一是非壟斷性。不像有些超大型央企,中海化學身處市場競爭激烈的非壟斷型化肥行業,她不是依靠行業政策或者政府扶持成長起來的,而是通過戰略設計、核心技術、管理能力和積極參與競爭獲得了相對優勢。
二是整合成長。中海化學不僅通過項目立項,依靠自身建設和生產,實現逐步的發展,更著力於通過整合有基礎的傳統國有企業逐漸形成自身整體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