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世界經濟全球化及其影響(2)(1 / 3)

(三)從關貿總協定到世界貿易組織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的空前規模的大危機,使得各國紛紛以鄰為壑,設置種種貿易壁壘以保護本國的產業和市場。這種貿易政策導致世界貿易秩序一片混亂,進一步加深了世界經濟危機,成為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濟原因。

在二戰尚在進行之時,反法西斯陣營的一些國家就意識到要避免戰爭,就必須廢除國家間的貿易壁壘,實現自由貿易,以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

為此,反法西斯陣營在建立聯合國和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同時,開始著手國際貿易組織。1947年4-10月,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貿易與就業籌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起草了《國際貿易組織憲章》草案,在會議結束時,由於與會國對憲章草案分歧較大,於是決定將其中業已取得一致的有關多變貿易的規定和各國所作的“關稅減讓表”結合成為獨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1947年10月30日,23個締約國簽簽訂了這一總協定。關貿總協定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國際經濟組織,而隻是一個多邊協定,但是在締約國的支持之下,它具有了一個國際經濟組織的功能。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一起,構成了世界經濟體係的三大支柱。關貿總協定的宗旨是:大幅度削減貿易壁壘,實現貿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資源,促進經濟增長,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

關貿總協定製定了眾多的國際貿易規則,其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為五條:

①無歧視性待遇原則,又稱無差別待遇原則。主要包括最惠國待遇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它要求每個締約方在任何貿易活動中,都要給予其他締約方以平等待遇,使所有締約方能在同樣的條件下進行貿易。非歧視進行貿易是WTO的基石,是各國間實現平等貿易的重要保證,也是避免貿易歧視和摩擦的重要基礎,②關稅減讓原則。通過關稅減讓來消除貿易壁壘,促進貿易自由化,是關貿總協定的主要目標,也是多邊貿易談判的核心活動。各成員通過多邊談判,互相讓步,承擔減低關稅的義務,各國政府不得征收高於關稅減讓表規定的關稅稅率。關稅是關貿總協定所允許的保護本國產業和市場的唯一合法手段。

③取消數量限製原則。數量限製是非關稅壁壘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政府慣用的手段,常被用來限製進出口數量。關貿總協定倡導貿易自由化,主張取消任何非關稅壁壘。數量限製的主要形式是:配額、進口許可、自由出口的約束和禁止。

④透明度原則。它要求締約國政府必須將有關貿易的法律、規章、政策公布於眾,使其他貿易夥伴得以了解。

⑤對發展中國家實行優惠待遇的原則。為了使國際競爭力較弱的發展中國家也能有效地參與國際貿易,關貿總協定規定發展中國家可以享受額外的便利,它們在關稅結構方麵可以保持足夠的彈性,從而為某一特定工業的建立提供需要的關稅保護,它們可以製定比發達國家更高的進口關稅稅率,它們可以為維持國際收支平衡而實施進出口的數量限製,發達國家要盡可能為發展中國家的產品進入世界市場提供有利和滿意的條件。

關貿總協定最主要的活動就是組織進行多邊貿易談判,在它的主持下一共進行了八個回合的多邊貿易談判,使得其涵蓋的商品種類不斷增加,商品的進口關稅稅率不斷降低。1993年在烏拉圭進行的多邊貿易談判即“烏拉圭回合”,它是旨在全麵改革多邊貿易體製的一場艱苦的談判,會議最主要的成就是決定建立新的“世界貿易組織”來替代關貿總協定。

1995年1月,世界貿易組織正式開始運作。世貿組織的目標是在關貿總協定的基礎上建立完整的,包括貨物、服務、與貿易有關的投資及知識產權等在內的更有活力、更持久的多邊貿易體製。世貿組織職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

其一製定和完善世界貿易規則,為成員間的多邊和雙邊貿易談判提高場所。

其二,負責對達成的多邊貿易規則的實施、管理和運作。

其三,通過爭端解決機製,解決成員間發生的貿易爭端,以維護世界貿易規則。

關貿總協定與世貿組織的意義。這一國際多邊貿易體製的建立,啟動和推進了各國的貿易自由化進程,大大促進了國際貿易的健康發展;緩和與平息了締約方之間的貿易爭端,形成了一套有利於國際貿易發展的規則體係,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不但有利於經濟實力強勁的發達國家,而且對於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也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