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還確定了首批加入歐元的11國之間在次年1月1日前貨幣雙向兌換的參考彙率。按照歐盟製定的時間表,從1999年1月1日起,歐元以支票、信用卡、電子錢包、股票和債券形式流通。2002年1月1日零時,歐元正式在12個歐盟國家中流通,英國、丹麥和瑞典仍保留本國貨幣。
(二)歐洲中央銀行體係的創建
在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實施以後,由於參與國的貨幣不複存在,各國貨幣政策的製定和執行就不再僅僅是各國自身的事務,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個新的機製,這個機製就是歐洲中央銀行體係(European System of Central Banks)。根據《歐洲聯盟條約》和《歐洲中央銀行體係/歐洲中央銀行章程》的規定,歐洲中央銀行體係由歐洲中央銀行(ESCB)和成員國各國的中央銀行(NCBS)共同組成,該體係的主要管理機構為歐洲中央銀行這一政策決策實體。這個體係是曆史上第一個許多國家共同擁有一個中央銀行的體係,對於已經習慣於把貨幣政策看成國家主權組成部分的人們來說,無疑是全新的事物。
歐洲中央銀行的總部設在德國法蘭克福,其前身是1994年建立的歐洲貨幣局。歐洲貨幣局的主要職能是為未來的歐洲中央銀行體係和歐洲中央銀行進行技術準備工作,從1996年12月31日起,它就開始就確定歐洲中央銀行的法規、機構、後勤機構框架運行,以確保歐洲央行能夠順利承擔起自己的職責。創建伊始的歐洲中央銀行體係總資產估計為7240億歐元,遠遠超過美聯儲和日本中央銀行各自的資產總額,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投資者,其資產分布方麵的變動將給世界經濟帶來相當大的影響。
(三)歐元與世界經濟體係
歐元對世界經濟產生影響是必然的。首先那些同德國馬克相聯係的中東歐國家以及同法國法郎掛鉤的非洲法郎區國家將受到衝擊。他們今後同歐盟間的貿易將會用歐元結算。地中海各國將於2010年同歐盟形成自由貿易區,其大部分貿易也將用歐元結算。歐元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將逐步顯現出來。
可以推斷,歐元對美元的霸主地位會形成挑戰。目前歐盟各國的貿易額在經合組織中占38.3%,高於美國的32.5%和日本的20.5%,但國際商品貿易的60%,各國銀行儲備的65%以及各種證券市場流通量的80%用的都是美元。美國聯邦儲備局對利率、金融市場的任何幹預以及美國經濟的好壞總是會對歐盟產生重要影響,而在歐元流通後,美元的超級地位當然會有所減弱。
歐元實行後,歐洲金融市場的透明度提高,包括美國投資者在內的各國投資者會轉向歐洲市場。華盛頓美國大學教授蘭德爾·海寧認為,大約會有9500億美元的各種證券在歐元問世後轉為用歐元結算。還有一些國家會轉用歐元進行貿易結算,並把一部分美元儲備轉為歐元。這些因素都會對美元的彙率產生極大的影響。
不遠的將來,歐元會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上與美元並駕齊驅的兩大主導貨幣。
三、歐洲聯盟相關機構的建設
從2000年尼斯峰會開始,歐盟一直在尋求新一輪改革,以期建設更有效率、更為民主,並且在國際事務上具有更大行動能力的歐盟。2002年2月,歐盟成立了製憲委員會,經過兩年努力,2004年10月,歐盟各成員國領導人在羅馬簽署了雄心勃勃的《歐盟憲法條約》,但是歐盟各國內部許多人不願讓國家主權過度削弱,法國與荷蘭相繼全民公決否決了這一憲法條約,使條約的批準程序陷入停滯狀態。
經過兩年時間的反思與探索,2007年12月13日歐盟各國領導人在裏斯本峰會上簽署了《裏斯本條約》。新條約不再是涵蓋歐盟所有既有法律的一部大法,而是對原有《羅馬條約》和《馬斯特裏赫特條約》進行修改增補的一部普通法律。這樣,新條約的重要性下降,各成員國可以通過議會審批方式核準條約,而無需舉行可能導致條約遭否定的全民公決。新條約刪去了一切帶有憲法意味的內容,包括更改其“憲法條約”名稱、省去歐盟盟旗、盟歌等內容。同時,條約增添了一些使歐盟決策過程更透明、更民主的條款,並照顧部分成員國意願,增加了一些“個案處理”的靈活規定。相比《歐盟憲法條約》,新條約內容大為簡化,但仍保留了憲法條約的實質內容。2009年12月,該條約在獲得歐盟所有27個成員國的批準後正式生效,歐洲的一體化進程邁出關鍵一步,歐盟也開啟了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