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出台了以經濟安全與軍事實力為基礎,以“領導、參與和擴展”為核心內容的新的外交戰略和政策。其基本內容,就是以美國本土為大腦,一切具體外交政策的製定和執行都應從美國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出發,一切都應聽從美國的控製和指揮,以“北美”自由貿易為頭,以美洲大陸為軀幹,美洲大陸理所當然地成為美國的勢力範圍和美國外交政策和活動的“後院”。以亞太和歐洲為“兩翼”,這是美國外交戰略的方向和重心。總之美國為了實現“領導世界”的目的,企圖通過建立“大西洋同盟”和“太平洋同盟”把歐洲及亞洲兩大國際政治的戰略要地牢牢地控製在自己的手中。
(二)美國外交政策的特點
(1)“領導世界”
這是冷戰後美國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標,它將對今後一段時期內美國外交政策的製定和執行產生深遠的影響,對此,無論是美國官方還是普通民眾都有基本共識。這一共識的基礎就是美國強大的整體實力、超級大國地位以及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和威懾力。
(2)歐洲及亞太地區將成為美國外交政策與活動的戰略要地
從經濟利益和戰略安全方麵考慮,歐洲及亞太地區是美國實現其國家利益的戰略中樞。一方麵,從曆史上看,美國同歐洲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感聯係。從現實上看,歐洲的一體化運動將直接涉及美國的經濟利益,而且俄國及東歐國家存在的不穩定因素,也將影響美國的戰略安全。美國理所當然地會把歐洲作為它外交政策的戰略要地。另一方麵,亞太作為當今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對於美國經濟的崛起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日本強大的經濟實力,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俄羅斯在亞洲的擴展等對美國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因此這兩個地區在美國外交政策上必然具有戰略地位。中東地區和美洲大陸在美國的外交政策中則相對次之。
(3)在強調“領導世界”的同時,美國外交政策的製定和執行也越來越受國內因素的製約
經濟安全觀念,與盟國共同參與和協商解決國際事務並共同承擔責任等外交政策的製定,在某種程度上都反映了美國國內的不同政黨與利益集團的要求。同時,在美國這樣一種憲政體製下,黨派之間之掣肘、權力機構之間的製衡對於製定怎樣的外交政策也會起到極大的牽製作用。
(4)經濟因素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的地位上升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不斷加強,美國經濟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經濟的依賴性不斷加重,因此在對外關係上,經濟利益的實現和保證日益成為美國“領導世界”這一總體目標的實力基礎。同時,經濟因素作為美國外交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它的側重點主要在使更多國家認可並接受根據美國利益所製定的所謂國際經濟規則上,以確保美國在世界經濟秩序中的主導地位。
(三)美國外交政策走向:單邊色彩有所減弱
進入21世紀,特別是2003年以來,美國變本加厲地推行單邊主義外交政策,但又四處碰壁。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後,主張“變革”的奧巴馬入主白宮,麵對多重挑戰,奧巴馬政府對美國單邊主義外交策略進行了有限調整,美國外交更加務實。對外美國現任政府高舉“巧實力”、“多夥伴”和“無核世界”大旗,重溫美歐關係,重啟美俄關係,重塑美伊(斯蘭)關係,重返拉美和東南亞,對所謂“問題國家”如朝鮮和伊朗等國實行“伸手外交”,試圖掌握主動,重振“領導地位”,顯示出務實和靈活姿態,通過以下三方麵的調整,世界各國對美國外交的正麵期待有所提升。
(1)運用“巧實力”(Smart Power),恢複美國國際聲譽
巧實力指全麵運用美國現有的各種力量工具,尤其是注重外交手段的運用,避免像布什政府時期那樣過分依賴武力。首先,奧巴馬政府將重視國際合作。奧巴馬當選後的一個舉動是提名其外交政策心腹蘇珊-賴斯擔任駐聯合國大使。同時,美國將推進國際金融體製的重組,使之能應對金融危機的需要。在國際合作方麵,奧巴馬政府強調與盟友的合作。對美國與世界的關係,希拉裏稱“美國無法單獨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但沒有美國,世界也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其次,奧巴馬政府將與美國的敵人進行對話。奧巴馬競選期間公開提出願意與伊朗、敘利亞、委內瑞拉、古巴和朝鮮等“無賴國家”領導人“無條件”會麵,他推崇肯尼迪的名言,“決不出於畏懼而談判,但決不畏懼談判”。在伊朗核問題上,奧巴馬認為與伊朗領導人直接對話比單純通過製裁等強硬手段更具建設性。希拉裏在提名聽證會上也表示,美國將采取新的方式同伊朗接觸。三是禁止虐囚、關閉關塔那摩監獄。阿布格裏卜監獄虐囚醜聞、黑獄事件讓美國聲譽受到持久損害。關閉關塔那摩監獄對恢複美國聲譽能產生一些立竿見影的影響。奧巴馬稱該監獄為“美國曆史上可悲的一章”,堅決反對審問恐怖嫌疑犯時使用酷刑。2008年11月16日,奧巴馬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采訪時,重申要關閉該監獄,視之為“讓美國在世界重獲道德形象”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