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利於推動中國軟件產業自主創新的進程

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是高度國際化的產業,帶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當前,世界軟件產業正在經曆一次重大的技術和理念變革,呈現網絡化、服務化、全球化相互交融的發展趨勢,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蓬勃發展。中國通過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出口,承接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正在日益成為能夠向世界提供IT服務資源的重要國家,毋庸置疑,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時有力地增強了行業參與者的自主創新能力,可以說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是中國軟件產業發展壯大的重要途徑。

國內一些著名的IT企業已經用行動探索出一條創新的新思路:通過發展外包,積極向國外的同行取經,學習前沿技術,領悟創新機製,開發創新產品,以求自我積累,實現自主創新,利用跨國公司的創新技術和全球經驗,發展成為一流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供應商。

另一方麵,對跨國公司而言,實現“本土化”、“合作共贏”是經過多年探索而找到的發展方向,因此跨國企業加快了本地化步伐,逐漸適應了分享知識與經驗的新角色,移植創模式,分享創經驗,提供實質性資金或技術支持,推動建立起軟件產業的生態鏈,以積極的態度幫助其中國同行們提升了創新能力。總之,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帶動了合作,合作共贏助力了創新。

二、有利於推動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

主要體現在三個“推動”:首先是推動中國經濟實現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中國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穩步發展,2005年以總量2.23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躍居世界第四,但是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卻日益受到資源的製約、環境的束縛。軟件和信息服務以知識為主要生產要素,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與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是完全吻合的,是完全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其次,推動中國製造業尤其是信息產業的健康發展。眾所周知,中國信息產業規模位居世界前列,但產業結構偏硬,2005年軟件產業占信息產業之比僅11.2%,缺少了“核心”內在軟件的支撐,脫離了軟件、硬件的協同配套,硬件製造業的持續發展就難以為繼,就難以實現健康合理的發展。第三是推動行業的快速融合與滲透。軟件正在成為社會和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改變著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改變著企業的運營模式,改變著各行業的發展定式。軟件和信息服務出口,可以有力地推動國內軟件產業的發展。隨著軟件產業向基礎產業、傳統產業的滲透,可以有效提升產業層次、優化產業結構。

三、有利於帶動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強,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對中國相對落後的服務貿易而言,是一次難得的機遇。我國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一直存在著“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現象,是我國向貿易強國轉變的重要障礙。2005年中國以1.4萬億美元的貨物進出口總額,繼續保持全球第三的位置,但服務貿易卻相對滯後,2005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1582億美元,居世界第7位,占外貿總額比例為10.9%,遠遠低於19%的世界平均水平。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出口,可以有效拉動新興服務貿易的發展,促進現代服務業向中國的轉移,從而推動我國服務貿易在本世紀前20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內,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女士們,先生們:

中國高度重視軟件領域的國際合作。2006年4月18日,胡錦濤主席訪問美國時,專程參觀了微軟公司總部;2006年5月22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時,溫家寶總理出席了德國SAP集團與中國東軟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