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對軟件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寄予了厚望!
當前,全球軟件產業正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據有關機構估計,今後5~10年,國際軟件市場發展速度將繼續保持在13%以上,在交易模式、產品類型上也呈現新動向、新趨勢。中國的軟件產業也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出口能力,規模持續擴大,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05年中國軟件產業銷售收入超過了3900億元,同比增長40.3%,軟件出口35.9億美元。同時,企業實力大幅度提升。目前,通過CMM5(能力成熟度最高級認證)評估的軟件企業已經達到30多家,增長迅速。
中國政府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2010年服務貿易總額達到4000億美元的發展目標。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我們將以軟件和信息服務為先導和突破,帶動新興服務貿易的發展。商務部將重點做好5個方麵工作。
第一,加強部門協作。軟件產業涉及多個部門,產業鏈的完備和提升需要各個環節的密切協作與配合。商務部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整合政策資源,優化政策環境,培育軟件市場,改進管理模式,抓住世界軟件和信息服務市場不斷擴大的機遇,根據軟件出口和外包的價值鏈,從投融資、信貸、保險、統計、知識產權保護、稅收、人員出入境等環節入手,加快發展中國的軟件和信息服務出口。中國軟件交易會由商務部、信息產業部、教育部、國務院振興東北辦、科技部、國務院信息辦、中國貿促會、遼寧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就是部門協作的一個很好的例證。
第二,強化工作支撐。商務部將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促進出口工作體係,密切掌握產業動態,關注企業需求,不斷提高服務企業開展國際貿易的質量和水平。加強對現有6家國家軟件出口基地的服務與管理,指導建立公共商務信息服務平合、軟件出口聯盟指導中心、知識產權谘詢中心等。積極推進“國家軟件出口創新基地”的認定,啟動“新興服務貿易示範區”的建設,爭取“十一五”
期間建成15家軟件出口創新墓地、10家新興服務貿易示範區。扶持包含跨國企業、本土軟件企業、軟件外包企業在內的500家重點聯係企業,建立定期信息交流機製。
第三,積極推進自主創新。結合軟件產業發展的實際,擴大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的規模,支持本土企業與跨國公司建立實質性戰略協作關係,學習、積累專業領域的技術與經驗,為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奠定基礎,為國內同行業的技術創新和信息化發展作出努力。推動企業樹立品牌意識,既發展品牌外包,又著眼於長遠開發自主品牌軟件。實施標準戰略,建立技術標準體係,參與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製訂。鼓勵外商投資軟件產業,在華設立高水平的軟件研發中心。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監管力度,為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保駕護航。這不僅僅是我國加入WTO所作的承諾,更是中國自身長遠發展的需要。商務部已經著手開始在全國建立“保護知識產權評估預警和舉報投訴工作平台”,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對軟件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
第四,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在知識經濟和全球化條件下,擴大國際交往尤其必要。與條件成熟的重點國家和地區在雙邊聯(混)委會機製下探討設立“軟件合作工作組”,製定合作發展規劃,協商解決重大問題。搭建軟件交流的國際平台,立足於東中西部地區發展新格局,對國內軟件業展會和論壇明確重點,合理布局,構建“東西互動、南北呼應”的態勢。加強與國際性知名展覽、論壇和會議的交流,與國際知名中介機構合作,建立國家級促進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的權威論壇,打造國家級、國際性論壇品牌,樹立中國軟件業的整體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