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2008年秋季預測報告(1 / 3)

2008年秋季預測報告本章是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合作開發的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的2008年春季預測報告。課題組負責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亞洲研究所陳抗教授、中國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李文溥教授;課題組主要成員:龔敏教授、盧盛榮助理教授、博士生王燕武、李鑫、王俊海、胡應環。

本報告所用數據若非特別說明,均來自中經網統計數據庫。

第1節 2008年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情況

自2000年起,中國經濟進入了長達8年的經濟增長上行區間。其中,在2003~2007年期間經濟增長速度連續5年超過10%,並於2007年達到11.9%的新高。然而,進入2008年後,經濟增長速度開始回落: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為10.6%,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長10.4%,同比回落1.8個百分點。另一方麵,在2003~2007年的高速經濟增長期間,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基本維持在5%以下。但是,2008年一季度CPI上漲8%,同比提高了5.3個百分點;PPI上漲6.9%,同比提高4.0個百分點;上半年CPI同比上漲7.9%,大大高於2007年上半年的3.2%;PPI同比上漲7.6%,也高於1~5月的7.4%,其中,6月份PPI同比增長了8.8%,增速連續6個月創3年來新高。中國經濟增長的回落是暫時的,還是經濟下行的開始?通貨膨脹是否還將進一步惡化?宏觀調控政策將如何應對?這些已成為當前宏觀經濟的主要問題。

1.中國經濟增長“高投資、高出口、低消費”即“兩高一低”的特征基本沒有改變,經濟靠“出口拉動”增長的特征更為明顯。

在最終產品構成中,最終消費所占的份額持續下降,2007年僅為49%,比2003年下降了7.8個百分點。資本形成所占的份額雖呈緩慢下降態勢,但依然維持較高水平。2004年最終產出中資本品占43.2%,2007年下降到42.1%。淨出口所占的份額大幅度提高:2004年為2.5%,2005年上升到5.4%,2006年大幅提高到7.5%,2007年進一步提高到8.9%。值得注意的是,從最終消費的構成看,居民消費所占的份額持續下降,政府消費所占的份額不斷提高。1996年最終消費中居民消費占77.31%,2000年下降到74.54%,2005年為72.8%,2007年進一步下降為72.05%。這一事實說明,2007年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外部需求的拉動。2008年以來世界經濟的不景氣嚴重影響中國經濟增長便是一個預料中的結果。

2.出口增速大幅下滑,進口增速持續攀升,淨出口順差增幅下降,外彙儲備餘額連創新高。

2008年上半年,出口增速的大幅下滑是一個顯著特征。出口增長自2007年下半年開始已經出現下滑態勢,進入2008年,增速大幅下滑;同時,進口增速持續攀升。上半年出口增長21.9%,回落5.7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出口增速下降到17.6%,同比下跌了近10個百分點。進口增長30.6%,加快12.4個百分點;貿易順差同比減少132億美元。2008年前6個月淨出口增加幅度均低於2007年同期水平。雖然6月末,外彙儲備餘額累計達到18088億美元,但新增外彙儲備的數量已開始低於上年同期水平。第1季度商品貿易順差與FDI實際利用額為688.31億美元,同期外彙儲備淨增加923.97億美元;到6月,商品貿易順差與FDI實際利用額累計增加1520.37億美元,外彙儲備淨增加1445.4億美元。

從貿易方式看,2008年上半年一般貿易出口增速急劇下滑,一般貿易進口增速快速上升,一般貿易淨出口順差急劇下降。一般貿易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出口市場不景氣以及人民幣快速升值。但一般貿易進口的提高很可能是企業在基於2007年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的判斷而做出的進口決定(合同履行的滯後效應),並非國內市場需求擴大的結果。由於一般貿易出口企業主要是本國企業,因此,出口下降將導致的本土企業收益下降、產品內銷對國內最終產品價格的緊縮效應值得特別關注。在一般貿易出口構成中,截至2008年6月,約30%的出口來自外商投資企業,25.4%來自國有企業,集體和其他企業的出口占44.92%。其他企業出口在一般貿易出口中所占的份額2006年第1季度為31%,2008年第2季度提高到了38.4%。這說明外部市場的負麵衝擊將直接衝擊中國本土其他企業(中小企業)的經營。

在加工貿易方麵,加工貿易出口增速顯著下滑。與2007年同期相比,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出口增速下降最為明顯,進料加工貿易出口增速略低於2007年同期水平,但大幅低於2006年同期水平。除受世界經濟影響外,人民幣升值應是一個主要原因。受出口下滑影響,來料加工裝配貿易進口增速也大幅低於2007年同期水平,進料加工貿易進口增速雖高於2007年同期水平,但大幅低於2006年的同期水平。

從進出口的國別地區來看,中國對美國、歐洲及亞洲的出口增速2008年均出現下滑態勢,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速近兩年來持續下滑且幅度最為明顯;對歐洲的出口增速2008年前2個季度雖大幅低於上年同期的水平,但略高於2006年同期水平。中國從以上三個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增速2008年第1、第2季度均有所提高,其中從歐洲的進口增速大幅提。

中國對主要國家和地區進出口構成的變化,與人民幣對主要貨幣的變化密切相關。自2005年7月開始,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但對歐元和日元卻有升有降。自2007年7月起,人民幣對歐元和日元基本維持貶值的態勢。從人行公布的人民幣中間價來看,人民幣近期除了對美元有輕微貶值外,對日元、歐元以及英鎊都在大幅升值。人民幣名義和實際人民幣有效彙率自人民幣對主要貨幣彙率(當月平均)2006年開始持續處於升值態勢。彙率的這一變化趨勢已開始促使中國的出口產品市場由美國向歐洲轉移,同時,開始擴大了中國從美國和歐洲的進口。

3.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但扣除物價因素後實際增幅大幅下滑,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速下滑顯著。

2008年第1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4.6%,比上年同期加快0.9個百分點;上半年同比增長26.3%,比上年同期加快0.4個百分點。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速大幅低於2006年同期的水平,基本與2007年同期持平。但是,如果考慮到各類價格指數7%~8%的上漲幅度,固定資產投資的實際增速將有較大回落。從產業構成來看,第一產業的投資增速有較大增長。第二產業投資增速出現顯著下降:除2月外,3~6月投資增速均低於2007年同期的水平。第三產業的投資增速略快於2007年同期的水平,但低於2006年的水平。在第二產業中,製造業投資增速明顯下滑,6月份製造業投資累計完成增速為31.4%,比2007年同期下降3.3個百分點,比2006年6月下降7.2個百分點。此外,紡織業投資增速下降最顯著。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投資總額、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投資總額累計增速,以及房地產開發投資都比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提高。

從投資主體來看,從緊的政策已導致中小企業投資速度下滑,加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投資速度也明顯下滑。到2008年6月外商投資企業投資增速比上年提高4.3個百分點,國有企業提高3.9個百分點,內資企業僅提高0.5個百分點,港、澳、台商企業投資增速比上年下降了11.8個百分點,個體經營企業投資增速下降了10.1個百分點。從投資資金來源看,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中自籌資金所占的比例持續上升,到2008年6月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中有61.6%來自於企業自籌資金,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22個百分點;來自國內貸款所占的份額同比下降了1.36個百分點,為16.75%。

4.城鄉居民實際收入增幅下降,城鎮家庭邊際消費傾向減弱。

2008年以來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減緩,城鎮居民收入增幅下降較為明顯。在股市、房地產市場低迷以及物價快速上漲的壓力下,居民的財富效應不斷減弱,消費難以明顯增長。第1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速在扣除物價上漲(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年100,當月)之後僅比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第2季度消費實際增速也僅提高2.1個百分點。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4.4%,扣除價格因素(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年100,當月),實際增長7.56%,大幅低於2006年和2007年同期的水平;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19.8%,扣除價格因素(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年100,當月),實際增長11.98%,略低於2007年同期水平。2008年上半年城鎮家庭人均消費性支出(實際值)增長6.86%,同比下降3.29個百分點,也低於2006年同期的水平。城鎮家庭邊際消費傾向(城鎮家庭人均消費性支出/城鎮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下降,2006年上半年為70.5%,2008年上半年下降為68.07%。

5.從緊的貨幣政策大幅提高了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速相繼下滑;財政收入增速明顯提高,財政收支順差也在快速增加。

在貨幣政策執行方麵,M2增長率基本維持在2007年同期的水平。對銀行體係流動性的控製已使銀行間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大幅提高。金融機構各項存款繼續增加,其中財政存款增長迅速。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速相繼下滑,其中,對工業貸款增速同比下降1.7個百分點,中長期類貸款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國家財政收入累計增速同比明顯提高,國家財政收支順差也在快速增加。

6.隨著居民食品價格指數的下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已呈下降趨勢;但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持續攀升。

雖然與上年同期比,CPI的漲幅還維持在7%以上的水平,但與上個月相比(上月=100),近3個月以來CPI已開始呈現下降的態勢。其主要原因在於居民(城市或農村)食品消費價格指數的下降。另一方麵,PPI、企業商品價格總指數持續攀升,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上漲最為明顯。受此影響,生產資料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年100,當月)大幅提高。但是,耐用消費品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年100,當月)並未超過去年同期水平。生活資料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年100,當月)今年上半年僅同比上漲4.78%。在最終產品市場上,居民耐用消費品消費價格指數(上年100,當月)同比上漲1.3%,居民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消費價格指數2008年6月僅比5月上漲了0.3%。

7.在持續緊縮的貨幣政策,高漲的能源、原材料價格以及工資上漲的壓力下,企業投資成本上升,2008年以來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以及利潤增速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