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國際貨幣體係(六)(3 / 3)

839 李稻葵、梅鬆:《美元M2緊縮誘發世界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的內外因論及其檢驗》,載《世界經濟》2009年第4期。

840 吳念魯、楊海平:《從次貸危機到華爾街風暴:微觀機理、製度根源、應對策略》,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2期。

841 黃範章:《國際金融危機下世界貨幣體係的革新方向》,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7期。

842 張懷清、劉明:《國際貨幣金融格局、貨幣政策和金融危機》,載《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843 陳東琪:《世界經濟危機的演變和啟示》,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11期。

844 雷達、趙勇:《虛擬需求時代的終結與美國金融危機》,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845 陳享光、袁輝:《金融資本的積累與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846 洪銀興:《產業創新與新增長周期》,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7期。

847 於澤:《IT革命、利潤率和次貸危機》,載《管理世界》2009年第6期。

848 汪利娜:《美國金融危機:成因與思考》,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3期。

849 於春海:《結構性失衡、貿易赤字與次貸危機的根源》,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

850 黃梅波、熊愛宗:《國際貨幣體係與金融危機》,載《經濟學家》2009年第7期。

851 衛興華、孫詠梅:《當前金融危機的特點與根源及應對思考》,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5期。

852 吳宣恭:《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1期。

853 簡新華、於海淼:《世界金融和經濟危機的根源、新特征、影響與應對》,載《中國工業經濟》2009年第6期。

854 王岩:《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視角下的國際金融危機原因剖析》,載《經濟學家》2009年第9期。

855 趙峰:《新自由主義與當前的經濟危機:一個政治經濟學分析》,載《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12期。

856 周小亮:《危機成因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分析與中國和諧改革發展之思考》,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4期。

857 洪銀興:《虛擬經濟及其引發金融危機的政治經濟學分析》,載《經濟學家》2009年第11期。

858 張宇、蔡萬煥:《金融壟斷資本及其在新階段的特點》,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859 張雷聲:《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與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

860 張彤玉、李強:《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成因、性質和趨勢》,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861 丁為民:《新自由主義體製下經濟增長的矛盾與危機》,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3期。

862 劉明遠:《現代信用資本主義與周期性金融危機》,載《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6期。

863 雷達、趙勇:《虛擬需求時代的終結與美國金融危機》,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864 張明、付立春:《次貸危機的擴散傳導機製研究》,載《世界經濟》2009年第8期。

865 李嘉嬴:《美國次貸危機的國家傳染性檢驗》,載《經濟科學》2009年第5期。

866 史建平、高宇:《KLR金融危機預警模型研究——對現階段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的實證檢驗》,載《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年第3期。

867 林躍勤:《外部衝擊與“金磚”國家反危機政策比較研究》,載《中國工業經濟》2009年第6期。

868 張漢亞:《積極應對金融危機》,載《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年第6期。

869 安毅、常清、付文閣:《曆次國際金融危機與世界經濟格局變化探析——兼談中國的未來出路和應對之策》,載《經濟社會體製比較》2009年第5期。

870 李稻葵、江紅平、馮俊新:《預判國際金融危機之演變》,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6期。

871 何帆:《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及其效果評述》,載《經濟社會體製比較》2009年第4期。

872 林豔紅、潘宏勝:《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失衡的變化及其前景》,載《經濟社會體製比較》2009年第4期。

873 陳享光、袁輝:《金融資本的積累與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874 廖國民、梁立俊:《當前危機的誘因與未來監管的取向》,載《經濟社會體製比較》2009年第6期。

875 陳雨露、馬勇:《金融自由化、國家控製力與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危機》,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876 吳念魯、楊海平:《從次貸危機到華爾街風暴:微觀機理、製度根源、應對策略》,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2期。

877 陳東琪:《世界經濟危機的演變和啟示》,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11期。

878 何德旭、鄭聯盛:《金融危機:演進、衝擊與政府應對》,載《世界經濟》2009年第9期。

879 洪銀興:《產業創新與新增長周期》,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7期。

880 李稻葵、梅鬆:《美元M2緊縮誘發世界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的內外因論及其檢驗》,載《世界經濟》2009年第4期。

881 張明、付立春:《次貸危機的擴散傳導機製研究》,載《世界經濟》2009年第8期。

882 張懷清、劉明:《國際貨幣金融格局、貨幣政策和金融危機》,載《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883 洪銀興:《虛擬經濟及其引發金融危機的政治經濟學分析》,載《經濟學家》2009年第11期。

884 施濤、李傳昭:《金融機構演化分析——基於投資者分布的視角》,載《經濟科學》2009年第4期。

885 姚耀軍:《非正規金融市場:反應性還是自主性?——基於溫州民間利率的經驗研究》,載《財經研究》2009年第4期。

886 沈軍:《金融虛擬性與金融體係效率——來自中國的實證數據》,載《財貿經濟》2009年第6期。

887 曹源芳:《我國各省市金融壟斷程度判斷——基於金融勒納指數的分析》,載《財經研究》2009年第4期。

888 曹永琴:《金融市場缺陷:加速器還是緩衝器》,載《經濟學家》2009年第10期。

889 黃誌剛:《信貸市場不完善、投資低效率和信貸陷阱》,載《南開經濟研究》2009年第3期。

890 張紅軍、鄭忠良:《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影響因素研究——基於多期麵板數據分析》,載《財貿經濟》2009年第4期。

891 周慧君、顧金宏:《外資銀行滲透對中國銀行業體係穩定性的影響——基於階段理論與演化理論的實證研究》,載《國際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892 何澤榮、趙愛清、徐豔:《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化中國金融體製改革》,載《經濟學家》2009年第4期。

893 林毅夫、孫希芳、薑燁:《經濟發展中的最優金融結構理論初探》,載《經濟研究》2009年第8期。

894 閆海:《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透明化趨勢及論證》,載《經濟社會體製比較》2009年第1期。

895 時文朝:《增強透明度對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信息效率的影響——以交易信息對流動性的影響為例》,載《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896 王國剛:《中國金融60年:在風雨前行中的輝煌發展》,載《財貿經濟》2009年第9期。

897 臧景範:《當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革發展中應當關注的幾個問題》,載《中國農村信用合作》2009年第10期。

898 王永龍:《城鄉金融統籌的製度抑製與對策分析》,載《經濟學家》2009年第10期。

899 王國剛:《中國金融60年:在風雨前行中的輝煌發展》,載《財貿經濟》2009年第9期。

900 王元龍:《關於人民幣國際化的若幹問題研究》,載《財貿經濟》2009年第7期。

901 王元龍:《關於人民幣國際化的若幹問題研究》,載《財貿經濟》2009年第7期。

902 國家外彙管理局課題組,李東榮:《人民幣在對外交往中計價結算問題研究》,載《金融研究》2009年第1期。

903 李伏安、林杉:《國際貨幣體係的曆史、現狀——兼論人民幣國際化的選擇》,載《金融研究》2009年第5期。

904 邵鵬斌:《美元國際化進程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啟示》,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10期。

905 王元龍:《關於人民幣國際化的若幹問題研究》,載《財貿經濟》2009年第7期。

906 範小雲、邵新建:《港元、人民幣一體化研究》,載《世界經濟》2009年第3期。

907 李伏安、林杉:《國際貨幣體係的曆史、現狀——兼論人民幣國際化的選擇》,載《金融研究》2009年第5期。

908 邵鵬斌:《美元國際化進程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啟示》,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10期。

909 張蘭:《契約經濟學範式下國際貨幣製度設計研究評述》,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5期。

910 黃範章:《國際金融危機下世界貨幣體係的革新方向》,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7期。

911 李伏安、林杉:《國際貨幣體係的曆史、現狀——兼論人民幣國際化的選擇》,載《金融研究》2009年第5期。

912 沈晗耀:《論局部金本位——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選擇》,載《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