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分為博士生教育、碩士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和大專生教育四個層次。根據這四個層次和我國高等教育的入學考試模式,以及各個高校辦學水平、師資力量等條件的不同,高等教育辦學層次就更加複雜。學生層次不同必然導致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實訓要求等不能按照一個統一模式,這是不言而喻的。
從現實來看,教科書的建設卻沒有完全體現層次性要求,至少在經濟管理類學科中存在這類問題。目前,博士生、碩士生的教科書主要是引進國外原版書或釋本,有的高校也編著了一部分添補空白。但是,研究生教學帶有較強的學術性和前沿性,加上研究生專業劃分細,所以,研究生所使用的教科書建設有相當的空間。本科生教科書建設目前在我國做得最好,各種教科書琳琅滿目,既有統一的要求,又有各自特點,這可能與本科學生的規模有關。在大專教育中特別是高職高專這一塊,經濟管理類的教科書存在空白點太多。我想其中原因有以下兩點:第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管理類的課程體係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教材改革應首先在辦學層次高的高校實行。第二,高職高專學校的教師教學任務普遍較重,從事科研的時間不如本科院校教師寬裕。因此,不少高職高專院校把適合本科教學用的教科書提供高職高專學生使用,甚至個別高職專業仍在使用中專教材。這樣,不同培養目標卻使用相同教科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難以把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存在較大困難,難以滿足高職高專學生教學的需要。
我國高職高專教育占高等教育比重卉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高職高專層次人才的需求也呈現數量大和多樣化的特點。因此,搞好高職高專的教科書建設,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職高專畢業生將會有力地促進我國社會進步。
廣東經濟管理學院(2005年並入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在2004年開展精品課程建設,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編寫一套符合高職高專學生需要的經濟管理係列教材。我院張亞麗副教授、孫曉梅副教授等中青年骨幹教師根據多抨在大專院校從事教學的經驗,編著了一套經濟管理類高職高專學生使用的教材,以滿足教學需要。這套係列教材最明顯的特點是參編的教師非常了解和熟悉高職高專經濟管理類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又知道這些學生的畢業走向。所以,在編寫過程中,作者按照高職高專學生的培養目標,理論結合實際,從實用性出發,把學科內容按學生特點進行組織,一方麵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麵重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目的是讓學生能學以致用,與社會需求相適應。
當然,本係列教材也存在一些缺點,希望專家指正,以利修訂時進一步完善。
程飆
2005年6月6日於暨南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