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經濟篇——參透經濟學中的博弈思維(1)(2 / 3)

在此後的99個晚上,丈夫們繼續讚美各自的妻子,但在第100個晚上,他們全都悲鳴痛哭,並企求神靈嚴懲自己的妻子。

這是一個有趣的推理過程:由於這個村裏的每個男人都知道另外的99個女人對自己的丈夫不忠,當傳教士說“有一個妻子已經不貞了”,由此並不能必然推出這個不貞的女人是自己的妻子,因為他知道還有99個女人對自己的丈夫不忠貞。

於是這樣的推理持續了99天,前99天每個丈夫都不能確切地懷疑自己的妻子,而當第100天的時候,如果還沒有人慟哭,那表明所有的女人都忠於自己的丈夫,顯然與“有一個妻子已經不貞了”的事實相悖。於是,每個男人都可確切地推理出來自己的妻子已經紅杏出牆。總體的推論結果便是:這100個妻子都出軌了。

應該說,傳教士對“有一個妻子已經不貞了”這個事實的宣布,似乎並沒有增加這些男人對村裏女人不忠貞行為的知識,他們其實都知道這個事實。但為什麼第100天他們都傷心欲絕呢?根源還在於共同知識的作用。對一個事件來說,如果所有博弈當事人對該事件都有了解,並且所有當事人都知道其他當事人也知道這一事件,那麼該事件就是共同知識。

在生活交際中,共同知識起著一種不可或缺的作用,隻不過多數時候我們並沒有留心而已。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小王決定做一個體檢,在經曆抽血、B超等多方位檢查後,發現有一項“屈光不正”需要去眼科診療。花了8元錢的掛號費後,小王根據指引去做光學檢驗,但他後來才發現其實就是配眼鏡。原來,“屈光不正”就是近視眼。“屈光不正”是醫學工作者的共同知識,但小王卻並不清楚這樣的知識,以致讓自己多花冤枉錢。

由此可以看出,沒有共同知識的博弈,會給整個社會無端增加許多交易成本。共同知識無處不在。對於我們而言,多掌握一些共同知識,對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

3烏龜為什麼要和兔子合作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麼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在爭生存、求發展的鬥爭中,隻有堅持團結合作,才有可能獲得最終的成功。獵鹿博弈啟示我們,雙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人們可以通過采取各種措施達成這一局麵。

厲以寧曾經講過新龜兔賽跑的故事:龜兔賽跑,第一次比賽兔子輸了,要求賽第二次。第二次龜兔賽跑,兔子吸取經驗,不再睡覺,一口氣跑到終點。兔子贏了,烏龜又不服氣,要求賽第三次,並說前兩次都是兔子指定路線,這次得由它自己指定路線跑。結果兔子又跑到前麵,快到終點了,一條河把路擋住,兔子過不去,烏龜慢慢爬到了終點,第三次烏龜贏。它們又商量賽第四次。烏龜說:“咱們總競爭幹嗎?咱們合作吧。”於是,陸地上兔子馱著烏龜跑,過河時烏龜馱著兔子遊,它們同時抵達終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雙贏才是最佳的合作效果,合作是利益最大化的武器。許多時候,對手不僅僅隻是對手,正如矛盾雙方可以轉化一樣,對手也可以變為助手和盟友。商場中隻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敵人。

作為競爭的參與者,每個人都要分清自己所參與的是哪種博弈,並據此選擇自己最合適的策略。有對手才會有競爭,有競爭才會有發展,才能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對方的行動有可能使自己受到損失,應在保證基本得益的前提下盡量降低風險,與對方合作。

4“一錘子買賣”為什麼會時常發生

清人的《笑笑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則笑話:

有一個人去理發鋪剃頭,剃頭匠給他剃得很草率。剃完後,這人付給剃頭匠雙倍的錢,什麼也沒說就走了。

一個多月後的一天,這人又來理發鋪剃頭。剃頭匠想此人上次多付了錢,覺得他闊綽大方,為討其歡心,多賺他的錢,便竭力為他剃,事事周到細致,多用了一倍的工夫。剃完後,這人便起身付錢,反而少給了許多。剃頭匠不願意,說:“上次我為您剃頭,剃得很草率,您尚且給了我很多錢;今天我格外用心,你為何反而少付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