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生活篇——現實生活中的博弈策略(1)(2 / 3)

3用博弈,學做人

人生無處不博弈,博弈論也可以應用於我們的為人之道,比如誠信問題。博弈論告訴我們,與人交往最重要的是要獲得最大利益。如果是一次博弈,我們以後與博弈的另一方再也沒有見麵的機會了,那麼我們可能會騙對方,因為欺騙他,對我們來說才是最大的利益;如果我們和一個人會不斷有合作機會,那麼我們肯定不會騙對方,這是一個常識。

“誠信”可能是時下中國人最稀缺的一種道德資源了,有人還曾斷言:當代中國最大的危機是信用危機。這話並非危言聳聽,看看社會上花樣翻新的行騙手段,鋪天蓋地的假冒偽劣產品,誠信問題確實亟待解決。

現在我們看到社會上有些人弄虛作假、坑蒙拐騙後,人生還好似一帆風順。其實,這些都是表麵的和暫時的。誰愚弄了誠信,誠信也將最終愚弄誰。即使他們當中極少數的人能逃脫被誠信懲罰的命運,他們的餘生也必定將會暗暗地受到良心的譴責。而對於真正言必信、行必果,誠實守信的人,他們的人生也許會遭受一時的挫折,但時間永遠是公平的智者,最終將會對他們的言行作出最公允的評判。隻有講誠信的人才會走上人生的坦途。

有這麼一個反麵的故事:

“年輕人,如果你想在這裏工作,”老板說,“有一件事你必須學會。那就是,我們這個公司要求非常幹淨。你進來時在蹭鞋墊上擦鞋了嗎?”

“哦,我擦了,先生。”

“另一件事是我們要求非常誠實,我們門口沒有蹭鞋墊。”

結果,毫無疑問,這個年輕人失去了這一次工作機會。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如今企業在用人時越來越看重應聘者的人品。在智商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考慮應聘者的價值觀是否和企業的理念相符,越來越成為企業招聘的一種趨勢。如果一個人沒有了誠信,那就等於失去了和大家真誠交往、和社會信用接觸的機會。企業怎還敢輕易錄用這樣的人?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誠信也成為每個人立足社會不可或缺的無形資本。恪守誠信是每個人應當有的生存和發展理念之一。誠信的人必將受到人們的信賴和尊重,從而享有做人的尊嚴和發展事業、服務社會的機遇。每一個人在步入社會之前,都應該認真地分析評價一下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理念,樹立包括誠信在內的健康的價值觀,把“誠信”這兩個字刻進我們心靈的深處,用一生的言行去踐行它。隻有當我們對於誠信的修養提高了,我們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寶貴的人生際遇,讓自己真正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

樹立誠信的品質,講究道德的修養不是我們的主觀要求,而是每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要求,這是符合博弈論的。目前的中國由於缺乏誠信,導致大量交易成本的浪費。有的人有項目,因為誠信的缺失而無人投資;有的人有才華,也是由於誠信的缺失而無用武之地。隻要每個人都懂得用博弈、學做人,做人以誠,做事以精,這樣我們的社會環境就會得到淨化,我們也不用擔心遇到騙子,也不用在防騙上浪費那麼多的心思和精力了。

4用博弈解決生活的難題

博弈策略的成功運用需依賴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博弈框架中進行。許多成語及典故,都是對博弈策略的令人叫絕的運用和歸納。

成語故事“黔驢技窮”實際上就包含了一個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毛驢剛到貴州時,老虎摸不準這個大動物究竟有多大本領,因而躲在樹林裏偷偷觀察,這在老虎當時擁有的信息條件下是一種最優策略選擇。過了一段時間,老虎走出樹林,逐漸接近毛驢,就是想獲得有關毛驢的進一步信息。一天,毛驢大叫一聲,老虎嚇了一跳,急忙逃走,這也是最優策略選擇。又過了一些天,老虎又來觀察,並與毛驢挨得很近,往毛驢身上擠碰,故意挑釁它。毛驢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就用蹄子踢老虎,除此之外,別無他法。老虎在了解到毛驢的真實本領後,就撲過去將它吃了。在這個故事裏,老虎通過觀察毛驢的行為逐漸修正對毛驢的看法,直到看清它的真麵目。事實上,毛驢的策略也是正確的,它知道自己的技能有限,總想掩藏自己的真實技能。

博弈論在古代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現在的博弈論思維更是應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麵麵,比如下麵這個用博弈論解決生活難題的例子——怎樣與朋友分攤房租問題。

有個人用博弈論想了一個合理的分攤房租的模型。按這一模型分租,每個人都覺著自己占了便宜,而且雙方占了同樣大小的便宜。最壞的情形也是“公平合理”。如果有誰吃虧了,那一定是他想占便宜沒占到,因此他吃虧也是說不出口的。模型如下:

A和B兩人決定合租一套兩室一廳的公寓,房租費為每月550元。1號房間是主臥室,寬敞明亮,屋內有一單獨衛生間。2號房間相對小一些,用外麵的衛生間,如果有客人來當然也得用這個。A的經濟條件稍好,B則窮困一些。現在怎麼分攤這550元的房租呢?按照模型的第一步,A、B兩人各自把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案寫在紙上。A1,A2,B1,B2分別表示兩人認為各房間合適的房租。顯然,A1+A2=B1+B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