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否健康成長,取決於父母是否正確教育。如果一廂情願地認為孩子長大後自然會明白,一味姑息縱容,無異於在培養“家庭的小皇帝”。缺乏健康心態的“小皇帝”必然是趾高氣揚、唯我獨尊。這時候父母再希望他們聽話、合作就不可能了,因為他們的關係已經從家長與子女的關係變成了“君臣關係”,他們已經沒有平等合作博弈的基礎了。
為了孩子的將來,也為了自己,善良的父母請多點理性,少點衝動,不要總是把孩子捧在掌心,讓他們成為騎在父母頭上的“家庭小皇帝”。
10可愛又可恨的會員卡
會員製度是一種“進口”商品。用會員卡能節省錢,似乎成為消費者的共識;用會員卡能吸引顧客,也似乎成為商家最慣用的營銷手段。會員卡似乎成為商場、酒店、美容院等一切服務行業吸引回頭客的亮點。用會員卡消費,似乎成為一種時尚。“您辦了會員卡了嗎”成為一種時尚的問候語。
然而,是否擁有會員卡就能從中受益呢?會員卡到底是商家一項長期的戰略性營銷策略,還是暫時獲取利益的手段?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讚成或者使用會員卡呢?會員卡僅僅是一種盈利和省錢的博弈策略嗎?要想找到答案,我們就先來看看下麵的案例。
楊女士家附近新開了一家超市,實行會員製,聲稱消費30元積累一分,積累到一定分數就能夠換取電飯煲、洗衣機、冰箱等不同物品。她盤算一下,自己家裏一年的消費少說也有幾萬元,半年就可以積累到一台冰箱的分數。於是家中大到家用電器,小到一袋味精她都在該超市買。一年下來,楊女士積累了上萬分。可等她帶著家人興衝衝地去換冰箱時,卻隻拿到了一袋420克洗衣粉。原來,據超市解釋,積累的分數3個月結算一次,不主動結算,自動作廢。楊女士發現像自己一樣情況的人員不少,便一起提出抗議。超市經理拿出會員規章製度,指出超市具有最終解釋權。會員詢問,超市具有告知的義務,會員不詢問,超市不會主動解釋。楊女士頓時傻了眼,她覺得會員製簡直就是“騙子製度”。
從理論上講,會員製度是商家和消費者的一種合作性博弈。商家通過會員製度培養一批穩定的消費者,使自己有了固定的客源,盡管各種物品價格降低,利潤減少,但薄利多銷,仍然可以增大利潤總額,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對於會員來說,在這個商店是消費,在那個商店也是消費,成為一家有較高品位、價格合理的商家的會員,每件商品都比非會員減少那麼一點點,則不僅僅是直接經濟上的節省,還省去了貨比三家、來回奔波的購物成本,這同樣也是間接上的節省。因此,對商家和消費者來說,會員製理論上是一種雙贏的博弈。
但會員製度存在著危機。上述案例中,從表麵上看超市是贏家,因為他們僅靠一點雕蟲小技就讓消費者大掏腰包,而自己卻以種種理由“義正詞嚴”地拒絕了應該返還給消費者的利益,可以說商家和消費者實行了一場一邊倒的零和博弈。但從長遠觀點來看,商家顯然是輸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麵對琳琅滿目的商品和多如過江之鯽的商家,供求關係的主動權已經轉到顧客手中,顧客成為真正的上帝,保持一批忠誠的顧客比發展一批新顧客要困難得多。楊女士慕名而來,成為回頭客,顯然是潛在的長期顧客,但商家為了眼前的九牛一毛之利,就把顧客推出了自己的服務隊伍,這是一種短視的做法。
中國有句俗語:“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其實,商家推走的不是一位顧客,而是一個顧客團隊。美國一位推銷員曾經說過一句話:“讓一位顧客滿意,他可以帶來八位顧客。”這句話反過來也是一樣。我們可以想象,楊女士必然會將自己的遭遇告訴給周圍的人,周圍的人聽後就會避而遠之。因為這種不忠誠的會員製度,就像裹著蜜糖的毒藥,起初嚐試感覺很好,最終還是要坑了消費者。同時,這反過來也坑害了商家自己。這種短視博弈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