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往中的心理博弈
俗話說:“知人知麵難知心,畫龍畫虎難畫骨。”每個人的心理都是很難揣測的,因為人的大腦一天至少有5萬個想法。尤其是在關係複雜的社會網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為人處世的方法,都有自己的心理表征。麵對每一件事,都要經過一番心理鬥爭,而社會的種種現象正是發生矛盾的雙方心理博弈的結果。那麼,在人際交往的心理博弈中我們該如何選擇呢?可以先看下麵一個有趣的博弈遊戲:
假設每一個學生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家企業,現在他必須自己作出選擇。選擇一:生產高質量的商品來幫助維持現在較高的價格;選擇二:生產偽劣商品來通過別人的所失換取自己的所得。每個學生將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選擇,選擇一的學生,將把自己的收入分給每個學生。
事實上,這是一個事先設計好的博弈,目的是確保每個選擇二的學生總比選擇一的學生多得50美分,這個設定當然是有現實意義的,因為生產偽劣商品成本比生產高質量商品的成本低。不過,選擇二的人越多,他們的總收益也就會越少,這個假設也是有道理的:偽劣商品過多,會造成市場的混亂,他們的企業也就會跟著受到影響,信譽跟著降低。
現在,假設全班27名學生都打算選擇一,那麼他們各自將得到108美元。假設有一個人打算偷偷地改變決定——選擇二,那麼,選擇一的學生就少了1名,變為26名,他們將各得104美元,比之前少了4美分,但那個改變自己主意的學生就會得到154美元,而比原來要多出46美分。
不管最初選擇一的學生人數有多少,結果都是一樣的。很顯然,選擇二是一個優勢策略。每個改選二的學生都將會多得46美分,而同時會使除自己以外的同學分別少得4美分,結果全班的收入會少58美分。等到全班學生一致選擇二,想盡可能使自己的收益達到最大時,他們將各得50美分。反過來講,如果他們聯合起來,也就是協同行動,不惜將個人的收益減至最小,那麼,他們將各得108美元。
但博弈的結果卻十分糟糕。在演練這個博弈的過程中,由起初不允許集體討論,到後來允許討論,但在這個過程中願意合作而選擇一的學生從3人到14人不等。在最後的一次帶有協議的博弈裏,選擇一的學生人數為4人,全體學生的總收益是1?582美元,比全班學生成功合作可以得到的收益少了1?334美元。一個學生嘟囔道:“我這輩子再也不會相信任何人了。”
而事實上,在這個博弈遊戲裏,無論如何選擇,都不會有最優的情況出現,類似於囚徒困境。即使達成合謀,由於人的心理太過複雜,結果也不是預期的那樣子。所以,在這樣複雜的心理博弈中,我們不能苛求要獲得一個最好的結果,因為人心各異,最好的結果根本就不存在。在生活中遇到類似上述遊戲的博弈情況時該如何選擇呢?那就是保證一點——不要太貪婪,隻要有利益就可以,不要妄求有太多的利益或要獲得比別人更多的利益。
2空手道,實現多贏博弈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有不少智者在缺乏資金的情況下,不僅為自己帶來了利益,還為別人帶來了利益,實現了一種多贏博弈,他們靠的就是“空手套白狼”的博弈智慧,俗稱“空手道”。
在美國農村,住著一個老頭,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二兒子都在城裏工作,小兒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為命。
突然有一天,一個人找到老頭,對他說:“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兒子帶到城裏去工作。”老頭氣憤地說:“不行,絕對不行,你滾出去吧!”這個人說:“如果我在城裏給你的兒子找個對象,可以嗎?”
老頭搖搖頭:“不行,快滾出去吧!”這個人又說:“如果我給你兒子找的對象,也就是你未來的兒媳婦是洛克菲勒的女兒呢?”老頭想了又想,終於被兒子當上洛克菲勒的女婿這件事打動了。
過了幾天,這個人找到了美國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對他說:“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給你的女兒找個對象。”洛克菲勒說:“快滾出去吧!”這個人又說:“如果我給你女兒找的對象,也就是你未來的女婿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可以嗎?”洛克菲勒於是同意了。
又過了幾天,這個人找到了世界銀行總裁,對他說:“尊敬的總裁先生,你應該馬上任命一個副總裁!”總裁先生搖頭說:“不可能,這裏這麼多副總裁,我為什麼還要任命一個副總裁,而且必須馬上任命呢?”這個人說:“如果你任命的這個副總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可以嗎?”總裁先生當然同意了。
於是,老頭的兒子沒有花任何代價就成了世界銀行的總裁,並娶了洛克菲勒的女兒為妻。
這個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看完後卻令我們不得不讚歎那人“空手套白狼”的智慧。
許多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往往抱怨沒有資金,沒有人力,沒有可助自己成功的資源。其實,這話按常規理解沒有錯。但是,如果人的頭腦足夠靈活就完全可以借助“空手道”的博弈智慧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