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鳴和分享式的愛情才會有持久的生命力。當一個人在一場戀愛當中,發現對方隻是一個道具,這個愛情故事基本上是他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將是多麼遺憾的事情。
所以,在愛情裏,要耍一點小伎倆,先主動,占有了優勢後,不妨把腳步放慢,讓對方跟上來。兩個人步調一致了,愛情才能經營得好。《諾丁山》的結局,威廉·塞克鼓起勇氣,直闖記者會,關鍵時刻向心上人表達了自己的心聲,贏得美人歸,這就是進步。
在愛情博弈中,先表白,采取主動是追求戀人最好的策略。
3純粹的愛情,會讓人兩手空空
俗話說得好:“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因此,女性朋友在擇偶時必須慎之又慎,那麼如何用博弈論來指導自己的擇夫行為呢?
西方的擇偶觀裏有著名的麥穗理論,這一理論來源於這樣一個故事。
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老師就讓他先到麥田裏去摘一棵全麥田裏最大最金黃的麥穗來,隻能摘一次,並且隻可向前走,不能回頭。
柏拉圖於是按照老師說的去做了,結果他兩手空空地走出了麥田。老師問他為什麼沒摘,他說:“因為隻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頭路,其間即使見到最大最金黃的,因為不知前麵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沒有摘。走到前麵時,又發覺總不及之前見到的好,原來最大最金黃的麥穗早已錯過了,於是我什麼也沒摘。”
老師說:“這就是愛情。”
之後又有一天,柏拉圖問他的老師什麼是婚姻。他的老師就叫他先到樹林裏,砍下一棵全樹林裏最大最茂盛的樹,其間同樣隻能砍一次,以及同樣隻可以向前走,不能回頭。
柏拉圖於是照著老師說的話做。這次,他帶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樹回來。老師問他:“怎麼帶這棵普普通通的樹回來?”他說:“有了上一次的經驗,當我走了大半路程還兩手空空時,看到這棵樹也不太差,便砍下來,免得最後又什麼也帶不回來了。”
老師說:“這就是婚姻。”
可見,完美的愛情和婚姻是很難得到的,大多數人隻是湊合狀態。真正合適的概率是很小的。
不妨假設有20個合適的單身男子都有意追求某個女孩,這個女孩的任務就是從他們當中挑選最好的一位作為結婚對象,決定跟誰結婚。從這20個裏麵選出最好的一個並非易事,該怎麼做才能爭取到這個結果呢?
首先,要考慮的是約會時對對方真實性格、人品的判斷。在約會時,男女雙方一開始都是展示自己的優點,掩蓋自己的不足。當然,他們都想了解對方的一切,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
同時,應當意識到,約會對象同樣會對我們的行為挑剔一番。因此,我們得采取能真正代表我們具有高素質的行為,而不是誰都學得來的那些行為。
其次,要考慮的是選擇什麼樣的方法來篩選出比較合適的異性。很明顯,最好的方法是和這20個人都接觸一遍,了解每個人的情況,經過篩選,找出那個最適合的人。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花大把的時間去和每個人都交往。不妨假定更加嚴格的條件:每個人隻能約會一次,而且隻能一次性選擇放棄或接受,一旦選中結婚對象,就沒有機會再約會別人。那麼最好的選擇方法存不存在呢?事實上是存在的。
不如我們來模擬一下。顯然,我們不應該選擇第一個遇到的人,因為他是最適合者的概率隻有1/20。這個概率可以說是非常的渺茫,直接把籌碼放在第一個人身上,也是最糟的賭注。同樣的,後麵的人情況都相同,每個人都隻有1/20的概率可能是20個人當中的最適合者。
可以將所有的追求者分成組(比如分成5組,每組4人)。首先從第一組開始選擇,與第一組中每一個男性都約會,但並不選擇第一組中的男性,即使他再優秀、再完美都要選擇放棄,因為最合適的對象在第一組中存在的概率不過1/5。
如果以後遇到比這組人更好的對象,就嫁給這個人。當然這種方法像麥穗理論一樣,並不能保證選出的是最大最金黃的麥穗,但卻能選出比較大比較金黃的麥穗。無論是選擇愛情、事業、婚姻、朋友,最優結果隻可能在理論上存在。不把追求最佳人選作為最大目標,而是設法避免挑到最差的人選。這種規避風險的觀念,對我們做人生選擇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