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思索振作(1 / 2)

經過一個月的失落和恐懼以後,石路熟悉了氏族的情況,他開始思考未來的處境。

他已經沒法回去原來的世界了,因為這離奇的事情沒有辦法去解釋。不管這個月他怎麼掙紮和內心的抗爭,加上石殘留的記憶告訴他,他明白了必須適應這個世界。

人不論是處在何種狀況下,都會有需要,馬斯洛的需要層次不論古今中外都通用,至少他還是會餓。同時,一個為人熟知的故事也警示了他:

一個歐洲人成為非洲原始部落成員以後,徹底忘記了自己的文明社會。

他必須保持一定的獨特性。如何保持?隻有想辦法記錄下自己所知的知識,在需要的時候拿出來。

暫時他隻能觀察到自己所處的氏族狀況,對於外麵的部落也好氏族也好一無所知,而氏族裏能夠提供給他的資料也不多。

這個荒原有多大?不知道,他隻知道在這捕獵的一個月中,活動範圍是一百裏以內,看不到山隻有丘陵和偶爾的平原。

就連自己所屬的部落,族長也隻是聽老人說氏族屬於一個大的部落,沒分開之前有幾千人,現在散布在整個荒原或者周邊的森林裏。

天上的星星和自己所知的一樣——除了宋朝才出現的星雲。還有根據目前知道的資料他判斷不出這裏是東方還是西方,雖說都是黃皮膚的人類。

地貌的變化也很大,看不到海,但是可以肯定現在的海岸線比自己所知的不同。這還需要慢慢的探究。

人類是一個群體,這當中群體關係也是他思考的問題。現在的氏族中並沒有明顯的等級製或者私有製,隻是自己的武器屬於自己。

擔任職務的人比如族長 巫,狩獵隊長,采集隊長等都有著自己的一定特權,至少分配食物的優先權。

禁忌方麵並不太突出,主要是在一些樸素的方麵,比如不捕捉懷孕的獸類,祭祀時必須有羚羊的物品,不能違背族長和巫的指令等等。

他可能會犯忌的主要就是在原始的崇拜方麵,這些對於石路來說不成問題。

至於發展方麵,石路隻求讓自己過得更好,這需要依靠群體,而單打獨鬥遲早會被荒原吞沒。

他並不需要多大的理想,或者追求多高的權利。不過他必須拋棄一些文明禁忌,比如對敵對部落的殺戮,對死亡的恐懼等等。

畢竟這是一個朝不保夕的時代。哪怕是自己醒來後的一個月氏族沒有發生瘟疫以及非正常減員,但是一個月前隨著他的受傷也有三個族人死去。

這個月他做的不夠的就是交流:大部分時間都是別人告訴他,他很少去問問他人。經過迷惘和恐懼以後他決定改變,從族人身上學會更多的知識。

這個群體中,現在獵手三十名,包括族長。這是氏族獲取食物的最大來源。采集的婦女二十三人。對於一個原始部族來說,主要的人力資源算是合理,老弱並不多。

剩下的除了巫負責醫藥,天象以外,都是老弱。未滿14歲的孩童15名,男孩隻有五人,比例不大。去年的危機失去了太多人口,這個時代的嬰兒死亡率也較高。

族裏還有幾個老人。其實都沒有超過四十五歲的,這個年月能夠活到五十的幾乎沒有。

四十多歲的壽命在原始人中不算短也不算長。而且老人並不是完全失去勞動力,失去勞動力的為了氏族的需要都會被拋棄——氏族中的石器大部分都是由他們完成的,這也算是社會分工吧!

在這些亂糟糟的信息中,石路總算是總結了一些,前途依然一片迷惘。不過他決定首先要改變。

每天晚上,人們都會發現石路總是拿著獸皮刻刻畫畫,巫禾看了以後覺得恐慌,很怕出什麼事,不過他燒了一塊獸骨占卜以後就放心了。

石路也有意的和巫禾溝通,和他交流天上的星星,天氣等等,這本來是巫禾的專屬權力。不過在這個對內平等的氏族裏,巫並沒有農耕氏族那麼大的權力,也不會幹涉族人涉及這些內容。

這種交流是很有效果的。每天都能聽到巫喊道“石!這草怎麼用?石!這個草是給女子用的,要記住了~”搞得族長漆以為巫是想培養石路,隻不過大了些,都十七歲了。

和其他兩個狩獵隊長的溝通也進行的不錯,在分到自己的食物以後,石路總喜歡去巫那裏找一些辛辣的東西調製,他找到了野薑、野蔥和野蒜。

貪吃鬼和總是喜歡挨著石路吃飯,因為每次石路都會把分到的食物放上調料,然後用葉子泥巴包起來,在熱灰裏悶一遍——石路也沒辦法,沒有鍋湊合著用。

其他族人用的是各種動物的腦殼或者肩胛骨,掏空以後裝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