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路依然很忙,每天第一件事就是要處理些物資上的小事,其次是這個月把每天兩餐改為每天三餐,後勤組的負責做飯。但是由於剛剛使用鍋不久,每次做飯的時候都由他來指導。
雖說暫時也就是有些魚和肉,加上一些野菜,不過常常被後勤組弄得沒法吃。這時候石路也發現了沒有鍋蓋的問題,用土鍋泥做的話太厚,所以他就選擇了竹子——竹篾加上草莖編了幾個鍋蓋。好多事兒都得親自來,周圍人會的太少。
每天忙碌中。石路又有了新的計劃,就是建房。石洞裏生活有很多問題,首先是煙霧太重,其次是光線不好,再次是隨著春季到來,石灰岩的洞穴開始滲水了。
這可是對健康的極大威脅,巫都幾次提出不如在外住帳篷。所以這時候石路召開了長老會議,長老們似乎沒有固定的房子的概念,也就以為和帳篷差不多。再說了誰也不會,就都聽族長的了。
經過規劃,石路打算從石洞口開始,石洞口建設一個大廳,作為平時召開長老會議,分配任務的地方,同時也是倉庫。
大廳的北邊則建一個小一些的屋子,作為族長居住以及放置相關資料的地方。桑和葉也要和他住一起,因此規劃的時候就基本和大廳差不多大了。好在這年頭沒有國土局沒人幹涉。
緊挨著族長的屋子本來打算建巫要用的房子,後來巫說他想離華洞近一些,就在大廳右側首起,小溪邊上給他安排。接著順次的挨著族長和巫的房子往下建設幾間給族人們住。
整個布局就成為大廳正中首起,往東方向建設兩排房屋,中間的空道作為祭祀以及活動的廣場,同時也算兼顧了采光。廁所則安排在南側的靠近溪水下遊的地方。
簡單的規劃完了以後,整個氏族就開始準備了。清理周圍的竹木則繼續進行,首先石路讓勞動組和民兵隊把竹葉和樹葉密集的枝條分類,統統整齊的按照根部尖部的順序整理好。
整理好的枝條拿到馬場上曬,曬了一兩天基本不會再縮水。這時就用草繩捆起來放好,這是用來準備做屋頂的。
接著是在洞口南側小溪的對麵發現一個石丘,那是石灰石和其他石類混合的一個地方,石路估計能夠用些日子。而且那地方在未來石路的規劃以內,遲早要被挖平,所以老人們和一隊狩獵隊就在那負責采石頭。
石路讓他們采取火燒然後澆水的方式,石頭裂開了用木頭撬開,
建設房屋還得考慮粘合劑的問題,他吩咐族人在采石場邊上的土坎中挖了一個窯,準備燒石灰。石路對這很熟悉,掏空土坎頂部直接往下,又在底部掏出一個一人高的洞作為添燃料的入口。
窯裏麵用的是石頭砌成的放置燒製物品的台子,縫隙用粘土填滿。在窯洞的四邊打了幾個孔作為煙囪,直接連到窯的底部。
燒製的時候,隻要填滿要燒製的材料以後用泥封住窯頂。這樣子,火苗從中間升起碰到窯的頂部就往四周竄,尋找煙囪,能夠使得內部充分受熱。
石路讓薛暫時停止製作陶器,並且調給他幾個人負責燒石灰。用了三天以後,第一次燒石灰開始了。窯洞的質量不錯,一天後燒製取得了成功。
等到做屋頂的材料準備完畢以後,勞動組的和狩獵隊的分成兩隊。一隊是去幫忙采集石料,經過老人們以及孩子打磨一下。
當打磨成能夠用來作地基的石頭完成後,族人用幾根粗壯的木頭滾著把石料運到馬場。另一隊則在石路的帶領下挖掘地基以及製作泥磚。
後勤組的就負責飲食以及分配工具。整體來說人手還是不夠,石路不時地還得帶人去狩獵采集。
泥磚則是相對簡單一些,在馬場邊上先挖了一個坑,挖地基挖來的土放在裏麵。然後吧溪水用竹管引來,小一些的沒能在采石場幫忙的孩子們在裏麵踩來踩去。
踩踏好了以後就把泥土放進用竹子編成的十幾模框裏壓實了,拆掉框就成。
所有的泥磚都放在馬場上,為了怕下雨,所以石路讓後勤組的抱來枯枝敗葉在泥磚周圍點起了幾堆火。從遠處看整個沼澤西邊一片煙霧。
就這樣,憑著這點兒人手忙碌了一個多月,到了四月中旬的時候準備工作已經差不多完成。石頭勉強夠,不夠也就湊合了。泥磚和石灰基本夠用。一米五深的地基也挖好了。
這期間石路都沒有出過馬場周圍,除了偶爾的看看小麥和黃豆生長情況,除除草以外都在為建設忙碌。
巫也是忙得不可開交,建築的時候一些磕磕碰碰多,每天他都在為人治療傷口。幸好沒出啥大事兒,隻有一個在采石頭的時候被砸傷,腿不能動卻幫著修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