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播種備材預建房(1 / 2)

三月份的時候,天氣逐漸變暖了。河水開始融化並且上漲,超過了冰凍時的河岸一米左右。河邊和大沼澤也充滿了生氣,草開始發芽,一些花也陸陸續續的開放。

沼澤南邊的狹長地帶裏也經常有群鳥關顧。一群狼把那裏當成了家,每天夜裏都會來馬場邊緣嚎叫。勞動組的也采集到了不少的野菜,就是暫時沒有發現適合種植的品種。

石路改進了弓箭,用多年生的老竹子作為新的材料,使得威力大大超過了原先的木弓。現在民兵隊每人一把弓,一把更新的長矛。

由於烏頭已經消耗的差不多,隻留下一點打算種植的種子,所以狩獵時往往采取陷阱加弓箭的模式。一群人前堵後追,把獵物引到陷阱邊上,旁邊掛著網,獵物不是在陷阱裏被困就是被網裹住而被射死。

這樣的捕獵效率比起以前大大的提高,也使得族裏逐漸有了剩餘。由於河水解凍了,河裏的魚顯得更多,這時候已經不用竹矛了,用的是網。

由於食物的增多,石路決定每三天狩獵一次,而且周圍十裏的叢林森林裏很少見到食草的動物了,一些鹿群和山羊群等要到十裏以外才發現蹤跡。除了兔子和野豬。

三月中旬左右,河裏基本融化了,到處可以看到從上遊飄下來的浮冰,有幾次還毀了幾張網。梅河水量很大,不過河水在這附近並不太深,最深的地方用竹竿測也就十米附近,大部分地方隻有兩米深。

簡易陶器的製作依然在繼續,現在後勤組裏都保存了三十多個備用的鍋和盆,以及近百個小的陶罐。薛找了兩個助手,和他一起帶孩子們玩泥巴以及拿著竹矛,弓箭訓練。

其他勞動組和民兵隊則集中於清理華洞周圍三裏以內的樹木雜草,砍倒的樹和竹子統統經過整理,按照石路的要求留下的材料以外統統作為柴火。一時間整個馬場堆滿了柴禾。石路打算把這周圍變得更安全些,也為未來建設做準備。

巫也趁著春暖花開的時候隨著民兵隊活動,帶著助手采集了一大堆的藥材,有些他還得實驗以後才能確定療效。

現在他也和石路學會了熬藥,並且采集了一些吳茱萸,蒲公英,車前草,木通等等熬了幾大鍋。族人們在長老們的權威下,每人喝了幾碗。

這是石路要求的,按照大鍋藥的模式,為了預防疾病。

就在雪融化的時候石路還趕著除了老弱和孕婦以外的族人下河裏洗了一遍澡,每人身上都弄下了不少的泥,用細沙擦了以後,基本上以前塗著的顏料都被搓掉了。

從此每隔兩三天他們都會被要求去洗一遍,本來石路是想每天一次的,不過春水很寒冷,長老們反對才作罷。

隨著清理進行,石路也覺著應可以種豆麥了,於是就在洞口西北邊,馬場邊緣開辟了幾畝地。

開荒的方法很原始,把裏麵的雜草樹木全砍了燒一把火,接著把洞裏的草木灰統統灑在上麵。完事之後加了些建設挖溝的時候留下的土,才開始播種。

除了烏頭種了很小的一塊地以外,小麥隻種了兩畝左右,豆則一畝不到:畢竟找到的不多,而且能種這麼多還是因為石路在地裏采取了打溝點種的方式。

粟米也種了一畝。種好以後在地的四周又建了籬笆圍起來。一開始的時候還有鳥來尋食,後來石路特地囑咐薛每天讓幾個小孩去守著。

老鼠偶爾也出現,隻是暫時沒有什麼辦法,隻好在地的周圍繞著籬笆挖了個溝,放上更多的荊棘。

剛剛種好地以後,一個孕婦在白天生產了。按照石路和巫製定的計劃,先把孕婦安排到計劃好的地方,拿出預備了的獸皮等物,幾個熟練的婦女在桑和葉的帶領下燒水忙碌。

一個下午的時間,終於母女平安:生了一個女孩,父親並不確定。這是到來華穀的第一個新生命,母親是林氏族的,石路為了紀念就起名叫梅。

對於孕婦物資上的需求,石路特地製定了一個標準,讓後勤組的為孕婦單獨做一些有營養的食物。因為石路也知道有些植物可能不利於哺乳,就和巫溝通了具體的藥物怎麼使用,今後巫還要負責製定個標準出來。

在順利生產以後,巫也總結了相關的經驗,比如用燒紅的黑曜石石刀割斷肚臍,熱水用量多少等等。

為了今後更好的傳授相關知識,他特地請石路在獸皮上刻畫了相關的記錄。

找石路的原因是,暫時除了石路還是沒有人能順暢書寫,一是看不懂,二是不熟練,刻字太難。每一次理解獸皮的內容都需要石路講解。不過巫和桑已經能初步讀懂一些了。

巫對於這次順利生產也十分重視,特地的舉行了一次祭祀。由於幾個小孩已經算是成人標準了,其實就十四歲,石路就建議為他們舉行個成人儀式,從此他們就會被分配到各個勞動的組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