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七月以後,天氣越來越熱,不時的還有雷陣雨的降臨。收獲季節還未到,同時也需要找到新的狩獵地點,於是石路打算做個竹排,沿著河流上下查看一番。
這次探險的目的主要是沿河查看地形和可用的資源,特別是北岸地區。華族到達華穀之後,一直以來都在南岸活動,都沒有去過北岸。
石路吩咐人砍來粗大的竹子,鑿開眼兒後用繩子和硬木穿在一起連成一排,就成了一個簡易的竹排。這種簡易的竹排多做幾個,然後疊加起來,總共三層的四個大竹排就做成了。
根據能看到的河麵的情況,石路設計的竹排十五米長,五米寬,配上撐杆就能下水。為了在上麵放置物品還做了個架子,就和桌子一樣,要運的東西放在上麵捆緊了就成。
做好以後,石路讓全體人都輪流上去適應。經過幾天以後,選出十二個適應性好而且會遊泳的進行進一步的訓練。訓練了幾天以後,七月十日,石路帶著臨時組成的搜索隊出發了。
這一次要走的遠,因此帶上了好久沒用的獸皮帳篷以及一個陶盆。頭一次探索的計劃是沿著河往上搜索五六天,畫出一些詳細的地圖。
之前憑著雙眼遠遠的觀察,有很多誤差,特別是有的地方以為是山,靠近一看原來那是高大的樹。因此石路想把地形概況都搞清楚,為以後的開發做準備。
河水在峽穀中並不太急,這是因為河麵現在大概是一年中最寬的時候。在竹排起始的華村邊上,大概就一百多米寬。隊伍一直逆流而上,石路沿途記錄看到的景象。
首先看到的是神馬穀和華村之間的南岸地帶,十多裏長的地帶裏基本都是竹林和樹林。這裏的地形比較平,大概有兩裏多寬,一直延伸到遠處的緩坡。這一帶石路已經熟悉了,未來倒是可以在這一帶開墾。
北岸地帶則相對窄一些,奇怪的是相比起南岸,北岸顯得更低一些。隻是上麵都覆蓋著植被,由於平日基本不去,暫時不清楚植被以下的狀況。
華穀到了神馬穀這裏有些收窄,過了神馬穀以後,河麵變得逐漸窄了些,並且更往北拐了點。如果順流而下的話,就是快到神馬穀的時候拐向南一些。
隨著河麵變窄,竹排的行進慢了些,過了拐彎的地方以後,遇上暴雨。竹排在北岸停靠後,眾人就在這個突出的地方看了看情況。
就在竹排停靠的邊上,河水中分出一小股支流。這支流沒有拐彎,而是直的流了下去,看起來在下方某地和主河會合。
沿著這股支流走下去五百米左右,形成一個隻有兩米左右小瀑布。實際上這條小支流一直都很淺,人可以趟過去。
小瀑布腳下開始就是狹長的沼澤地,兩邊都是長滿竹林以及樹的平地,中間卻是一條狹長的沼澤,幾百米寬左右一直延伸到遠處。
沿著沼澤邊走下去一段距離沒有別的發現,石路就返回了竹排所在的河灣。
到了河灣以後,沿著支流北邊的山坡往上爬了半天,突然發現一個土崖,崖底下還有一些桃樹,正成熟的桃子引來了一群鳥以及各種動物。
在周邊看了半天,石路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這裏發生過滑坡。半邊的山下去以後堵住了河道使得河流向南改道了,而支流下麵的沼澤地帶就是過去的老河床。
摘了些桃子,回到河邊的時候已經傍晚了,眾人就架起火,紮起帳篷準備宿營。睡到半夜的時候下了陣雨,把篝火滅了。
不久突然有人慘叫,石路醒來一看,雨停了而且有些月光,原來是一隻比劍齒虎小一些的老虎摸進一個帳篷,抓傷了一個人。幸好他跳的快,不然就被咬住了。
指揮著大家圍著老虎,石路想著如何才能夠解決。跟來的和帶著幾個人同時向老虎刺過去,沒有中,用弓箭射過去也被躲開,接著反而向人靠近。
情急之下,石路命令幾個人走到他旁邊,所有人都拿著長矛半蹲下,瞄準虎的白色的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