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的過程是忙碌的。每天早上石路帶著人出發,劃著竹排運送著物資去神馬穀,晚上則運送著神馬穀附近采集的粗大的竹筍回村子。竹子比較好運輸,隻需要把砍到的竹子捆起來,拖在竹排後運回來。
工程進度很快,九天後神馬穀的初步建設就完成了。安排下五個人暫時在這煮鹽以後,所有的人就撤回村子準備其他的。
神馬穀的建設完成以後,石路讓民兵隊開始製作五個大的竹排,而他則帶著幾個勞動組的人開始收割豆麥。由於種的不多,所以一天就收割完畢,脫粒時用一根短繩子拴著兩根竹棍,往作物上敲。
收割完畢以後,石路稱量了一下,還沒曬幹的兩畝麥有三百斤,估計曬幹也得有接近兩百斤左右,產量不算高。不過作為這個時代的精耕細作算是不錯的,明年差不多可以種個十多畝了,那時候就不能采取今年的溝種方式。
豆也有兩百多斤,基本上明年也可以大規模種植。總的說來,在這種條件下,野生作物的初次被種植,算是非常不錯的,本來石路估計,每種能夠收個接近一百斤算不錯的。
收完豆麥,石路看了一下別的作物的情況,發現粟和芋頭則還得等兩個月左右才能收。南瓜和葫蘆倒不用急,可以到下雪再看。
收割完成,民兵隊依然在製作竹排中,這時候勞動組和後勤組已經采收了將近兩千斤的竹筍。女人們把竹筍的皮剝掉,削成塊,用繩子掛在架子上曬。
由於架子的數量不足,石路就帶著收割完成的幾個人幾天內加緊製作。同時對於肉幹石路有新的想法,打算用窯慢慢的烘烤。這需要更多的木炭,以及鬆枝等有香味的材料。鬆樹附近不多,隻有帶著人劃著竹排到桃林那邊去砍。
到了七月底的時候,大竹排終於完成了,比起以前的能夠載更多的東西。在村邊的河麵上試航時,這些大家夥都沒法並行。竹排上麵的架子更多,甚至加上了帳篷,以及火爐,做飯都不成問題。
沒幾天,筍幹已經曬好收進倉庫的有五百多斤了,現在大廳周圍,房屋各處都掛滿了待幹的筍片兒。馬場上幾乎成了筍的海洋,石路讓負責製作這些食物的婦女加快速度,要不然等狩獵隊運回肉的時候沒地兒曬。
桑估摸著曬幹以後能夠有兩千斤左右的時候就停下來。煮鹽的由於每天都不停火,加上鹵水也充足,現在運回來了一百多斤,陸續的還有更多!
當鹽和筍幹差不多已經夠數的時候,狩獵前需要做的事隻有修補柵欄。石路讓大部分族人都先停下手頭的活兒,用了兩天的時間把破損的柵欄修了一遍。這樣在村裏,隻有薛還得為木炭和烤肉的窯忙活,其他的人都準備好去大沼澤獵殺鱷魚。
是時候去大沼澤捕獵了,隻是還需要準備一些工具,同時也得計劃好如何對付凶猛的鱷魚。
為此石路召開了長老會議,通過了捕鱷魚的計劃:用魚和一些肉類吸引,然後一部分人用竹竿把鱷魚肚皮翻過來,剩下的就用長矛刺肚子或者嘴。為了能更好的殺死這些動物,要特地製作更粗的長矛,用兩個人抬著刺。
捕獵的地點則選擇在村子兩天的路程的沼澤,每一天都將有一組人從獵場返回。石路把能夠動用的人分成四組,其中包括一些孩子,打算先出發三組人,去建設好臨時的據點,一組則留守村子。
打獵時,等有一組運送著獵物回來以後,留守的則出發。回來的一組負責把運回來的肉烤成肉幹,曬製後保存。薛暫時作為指揮,要一直留守在村裏負責防禦以及指揮製作肉幹。
分配了各自的任務以後,整個村子都在為捕獵做準備,先是修好了柵欄,然後是把窯清掃以及改製了一下,接著是製作好需要利用的工具。
等到八月五日的時候,經過煮鹽的幾個人的趕工,已經有了兩百多斤的存量,於是浩浩蕩蕩的竹排開始往下遊飄去。這次石路調動了所有能動的勞力和工具,不論是大竹排還是小竹排,除了留著一個往來於神馬穀以外統統調走。
這樣充分的準備,每個人都相信收獲的季節馬上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