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收割備獵(1 / 2)

慶祝完探索成功以後,和在長老會上提出,如果能夠製造更大的竹排,帶上足夠的食鹽,就能在外加工肉幹。狩獵隊隻要到外麵的大沼澤裏捕魚和獵殺鱷魚,簡單處理後就可以獲得足夠的食物,運回來以後就能夠儲存到冬天。

而巫則提出現在七月末正是最熱的時候,如果到八月份則最合適。同時現在的食鹽產量有限,需要對鹽井改進一下,才能夠使得鹽足夠。

桑也提出,七月正是竹筍最多的時期,如果能夠在這個時候想辦法儲存一些的話,就能夠為冬天做準備。

陸果報告說,現在能夠正確使用竹排,能遊泳的人並不多,如果大規模的使用的話,會導致一些問題。

石路斟酌了一下幾人的意見,決定先做一些準備再說。這次用的竹排雖然在上遊基本夠用,但是到了下遊,河麵更寬,特別是鱷魚都能夠晃動竹子,很危險,所以需要改進。

葉則考慮,需要整修一下柵欄,否則主力去大沼澤捕獵以後,村裏的防禦力不夠,最近狼群和其他猛獸又繞回來了,有時候還損毀了一些不太牢固的柵欄。

石路算算時間,現在剛剛進入七月,首先要做的是把麥和豆先收割,這幾天作物葉子都已經黃了部分。同時神馬穀裏應該把鹽井修理擴大一下,一直沒有人照顧著,現在都被動物給破壞了。

修建神馬穀的據點和收割自己都必須參加,不然族人的技術會讓這類新的勞作變得一團糟。看作物的情況,他決定先在十天內把神馬穀修理一下,然後收割作物。

修建神馬穀的同時,族人還要在那裏砍伐粗壯的竹子製作更大的竹排。這期間去神馬穀就走水路,來回的路上則捕魚以及找機會打獵,解決這段時間的食物問題。這樣也避免了村子附近過度捕撈導致的問題,還節省時間加上可以訓練更多的人劃竹排。

薛先燒製一窯磚,然後帶著老人孩子製作一些架子準備用來曬筍幹以及肉幹,同時還得負責這段時期的養殖。後勤組的在馬場架起十多個大土鍋,用來燙製竹筍。

在主力去建設神馬穀的時候,勞動組將全力的采收竹筍,並且配合著後勤組在村裏加工筍幹。

把各組的任務定下來以後,石路首先把收獲的白菜種子拿出一部分育苗,這時候種下去,狩獵回來就能移栽。接著就留下幾個民兵在村裏守護以及保護勞動組采筍幹,其他民兵隊以及幾個後勤組的則帶著工具去神馬穀。

到了神馬穀以後,眾人紛紛去砍竹子,石路先讓後勤組的把現有的鹵水統統吸出來,架起幾個鍋開始煮鹽。他則重新規劃了一下鹽井。規劃好以後,族人就開始按照石路的安排行動起來。

首先是把竹管統統拔掉,接著帶著幾個人在邊上挖幾條溝,把泥潭的水慢慢的排幹。然後開始打鹽井。和帶著人深挖了一個十一米深的洞,直到接觸到沉積的岩石才停下來。

能挖這麼深,是由於這裏一直都是泥潭,上層石頭也不多。不然就算石路用一年也挖不出這麼一個洞。

由於岩石上麵沒有太多的鹽水滲出來,石路決定砸開洞底,直接從鹽層中汲水。研究了岩石的硬度和結構以後,他讓建設者用硬木加上簡單磨製出來的石頭做成的鑽頭使勁往裏砸,砸開幾個窟窿就開始用磚頭砌上來,形成一個窄窄的井。

井弄好以後,和帶著幾個人小心的把竹管插進窟窿裏,然後封上井口,新的鹽就算完成了。這樣的鹽井,能夠提高生產效率。

今後煮鹽就方便很多,人們隻需要往一個竹管裏注水,水到了井底就能溶解裏麵的鹽。等水的鹽分足夠,變成濃度大的鹽水之後,再從其他的竹管裏抽出來,放進鍋裏慢慢的熬,鹽就生產出來。

注水的好處就是能夠更快速的獲得鹽水,比起之前要等一天才能把鹵水抽上來,這樣的方法效率很高。

鹽井的活兒完畢之後,石路就開始改造周邊的設施。

在泥潭周圍,首先需要加深排水溝。接著讓人找來一些石頭填平原先的軟泥地,然後圍著鹽井以及山洞的洞口建造一個牢固的柵欄,還得從隔壁山上引來水作為煮鹽用。

以後石路還要在這裏建一棟屋子,用來煮鹽以及進一步把粗鹽弄成精鹽。暫時時間緊迫,隻能先讓煮鹽的在山洞裏幹活兒。

這裏的山洞和華洞不一樣,不是石灰岩洞,比較幹燥,非常適合儲存鹽。石路決定等有空的時候要把這山洞好好的改造一下,做成一個專門的倉庫。山洞倉庫完成後,夏天保存鹽的時候就不用擔心鹽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