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分工初調(1 / 2)

時間進入十一月的時候,整個山穀基本本封凍住。桑經過統計後得出結果,雖然增加了一百多人,但儲存的食物還能維係到三月末。

本來石路擔心肉幹和魚幹不夠,不分析了報上來的數字以後,才發現有些忽略了幾個魚塘裏的超過兩萬斤的鮮魚,而冬天河裏用燒開冰麵的方法也能解決一些。

就將近三百人來說,這些肉類配合著芋頭、筍幹,維持半年都不成問題。等到春暖花開,又有新的獵物可以捕捉,剛好接得上。

新加入的熊族人基本融入華部落的生活,語言的相通,加上曾經是共屬一個部落,融合幾乎沒有問題。而雲族人由於生活習慣上,語言上的差異,融合相對慢一些。

好在南方的部落之間人口的交換不少見,所以也沒有太大的衝突產生。當他們來到華村半個月以後,石路在和的提議下召開了長老會議,決定把這些人分配到四個氏族中。

如今的華部落由於生產的發展,勞動分工的逐步出現,長老們的心態也有所變化。所有的長老對石路都是毫無異議的服從,但是在各自所管理的範圍內都有了競爭的意識。

石路倒也預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工具的進步意味著民兵隊承擔的狩獵的責任,已經不那麼重,勞動組則能獲得更多的資源分配。

特別是未來勞動組將要承擔著農業、養殖以及手工製作的主要生產任務,必定會爭取讓一部分男性加入。這次分配雲族來的人可以說是一種預演。

現在氏族的長老雖然更多是象征的意味,不過已經逐漸有了些實權。如果本氏族有足夠的人力資源,在長老擔任的部落職務上就能夠得到一些傾向的資源分配。

分配完雲族人以後,石路又思考了一下長老之間出現的端倪。競爭暫時出在在高層,但未來一定會影響到下層,那就得做出調整以應對。

石路現在也沒能搞清,如果氏族之間出現分工,會發生什麼矛盾。

比如林氏族專門製造工具的話,那部落裏選拔主管的人大都得從這一個氏族中找。這就相對限製了發展,造成部落內的壟斷。

短期幾年看不出問題,時間長了則會影響生產。為了防止各種情況的出現,石路讓各個長老討論了幾天,最終在他的決定下修改了原來氏族的模式。

經過巫的將近一年的收集整理,基本上把能確立血緣關係的人都理順了。現在他也相信石路說的近親會導致天譴的觀點,於是就按照石路的意思提出了一個方案。

首先是以父係為基準,把有血緣親屬關係的統統調整到一個氏族。規定氏族內以後隻有被部落族長和巫認定為無血緣關係,或者較遠的時候才可以婚配。原則上伴侶都要在不同氏族之間找。

找到伴侶的,如果不申請則默認女方加入南方所在的氏族。各氏族由於暫時沒有太多內部事務,就不安排領導者,實際上就是用部落直接管理氏族。

石路想通過這種方式,慢慢的就可以消除氏族的影子,讓部落更好的融合。至少現有部落的人要完全融合成為部落的中心。這樣子才有利於華部落作為一個整體去處理和外麵部落、氏族的關係。

其次是取消氏族長老這一職務,長老由負責部落裏負責某項重要常規事務的各隊長組長擔任。長老要按照傳統氏族選出族長的方法,由族人選出。候選人就是各組組長。

如果某組長沒有被選上,則不具備長老的資格,無權參加長老會議,但其所在的組並不再選出長老,一直到組長被換才選新的。

再次是,各個組長是由族長推薦並由長老會議決定,而不再是長老都可以提出人選。

最後,確定了現在能夠進入長老的組長分別為:勞動組,民兵隊,後勤組以及巫。而且按照石路的意見,未來勞動組將分為農業組和和製作組。

因此薛暫時進入勞動組,和葉同為勞動組的長老。最近組織起來的一些娛樂活動劃歸給巫,相關人也到巫的手下。

後勤組則接下教育的責任,同時也要負責部落的物資、人員的調配,監督華村的內務如清潔,以及目前還存在的集體居住的屋子的管理。

由於桑懷孕,因此葉改為後勤組的組長,幫助桑處理後勤,桑則任族長的副手,協助處理內部事務。而葉的勞動組的位置則由陸果接任。

而對於民兵隊也將進行改變,改稱為民兵組。組長由和擔任。現在部落裏雖然新增的女的居多,但也有部分男的。

因此以前的成年男子都自動是民兵的規矩會被取消,而是在族人中中選拔三十男性、十五女性共四十五人組成新的隊伍。選拔的標準是射箭準頭、長矛的戰鬥力以及耐力。

這四十五人民兵組的主要的職責是在華村四周警戒、探索周圍的地形,植被,以及去遠方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