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冶煉初步(2 / 2)

這些烏人被分為兩組,一組挖礦,一組砍伐樹木做木炭,很快的第一爐粗銅就生產出來。之後每天能有四十斤左右的產量。

石路首先製作了些重要的工具,比如厚重的銅鋸,能夠對石頭進行雕刻加工的鑽子,砍伐用的柴刀。

做鋸子時遇到的麻煩比較大,模不好製作,一連幾天都沒有弄好。後來石路就用幹淨的沙土先畫出來,再配合上粘土,冷卻的時候用一些溫水,以防冷熱不均。

刀相對容易些,直接做出模子以後把銅汁倒進去,冷卻以後又放進爐子裏加熱到紅,敲打過後測試硬度,冷卻後就開鋒。

除了日常用的刀和鋸以外,他又鑄造了幾個大的銅鍋,還教會薛進行敲敲打打的鍛造。隨著銅的陸續產出和薛的技術的提高,青銅終於能夠用來製作武器。

石路先給每個民兵和護衛隊都配上一個銅製的鋒利的矛頭,而隊長們則都有一把一米多的長刀。矛頭是用一個一個的模子倒出來的,這時候銅的質量不算太好,輕便的矛頭雖然還有些問題,特別是火候還不能準確掌握,次品率很高。

不過這點毛病對於華族沒有太大影響,這已經是這個時空中所知的最好的武器。民兵用的刀讓不時的運鱷魚肉和魚的和愛不釋手,不過他嫌刀太輕,於是石路重新開模,給他鑄造了一把十五斤的大刀。

隨著一些零碎的銅的出現,薛又按照石路的要求,把馬具的一部分竹木製品改為銅,特別是嚼子和連接馬鞍的扣子。原來的竹釘木釘被銅釘替代,變得更加結實。

新的銅製工具讓族人大開眼界,以前砍一棵大樹需要十幾個人。火燒樹根,石斧刨去枝條,顯得很慢,現在兩個人用鋸子就能幹過去十幾個人的活兒。

由於有了更容易加工石頭的工具,石路就帶著製作石器拿手的幾個人找到一塊大石,花了五天的時間打磨成一個大石磨。石磨製作完成以後,在溪水的水壩下建了一個磨坊,用來加工糧食。

磨坊的製作也不難,選一根硬木連在磨盤中間的孔上,底部通到一個水槽邊上,裝上葉片,放水就能動起來。

有了鋸子,勞動組的就開始伐木,準備製作木板。薛也要更新製陶的工具,以前的轉盤都是找到樹根用石器一點點摳出來的,不怎麼光滑。

民兵們則對手中的銅製矛頭愛不釋手,這種比石器鋒利的東西能夠輕易的戳進獵物的身體,又沒有石器那麼容易折斷。

整個八月石路一直都在實驗和總結製作金屬器具中度過。

等八月末的時候,和已經帶著他的臨時狩獵組收獲了四萬多斤的鱷魚肉幹和一萬斤的魚幹。當石路把秋收所需的工具都備齊以後,和才停下來。

這次和一直都在山穀外大沼澤中抓各種鱷魚和魚類,還是盡量的選擇大的,不然會更多。路途中,還收獲了幾十張蛇皮和狼皮,全村和去年一樣到處掛滿肉幹。

今年人口的增多,加上還得用皮毛和食物去換取礦石,對食物的需求更多。石路就讓和帶著一百人,先在羚羊穀附近抓鱷魚,遇到動物遷徙到南方又狠狠的抓一批。剩下的人則在村裏準備秋收和種植冬小麥。

烏人們繼續在挖礦石,他們很穩定,而且按照石路的要求,初步的讓他們男女分開然後伴侶在一塊。盡管他們看不懂,巫還是給他們發了結婚證明。

在興村的護衛隊每天都會教授一些華的語言給他們,一個月下來已經有幾個能夠說一些,那個頭領就是學的最快的。孩子們都送到村裏進行統一的教育,未來就能直接加入部落。

種植時間的調整讓作物收割的時間也相應的比去年晚,今年由於在豆和麥開花的季節避開了雨水集中的六月末七月初,果實長的更加飽滿。

為了表示農業收割的慎重,在開始之前,石路讓巫負責舉行了一個大的祭祀開鐮儀式。舉行儀式的時候還特地把烏人都帶回村子,一起參加祭拜神靈和祖先。

那個頭領比劃著問為什麼讓他們參加,巫告訴他,等他們學會了華的語言,就會讓他們加入華。那頭領興高采烈,不停的對他的族人說。那群人一下子就激動起來,拜的時候比華族人還積極。

當儀式舉行完以後,部分護衛隊帶著烏人回到興村挖礦,和帶著他的百人捕獵隊和大部分竹排出發。

石路帶著巫和葉,親自指揮收割行動。桑已經恢複的差不多,不願意繼續休息,於是就讓她接手統計收獲的物資的活兒,帶著幾個學習較好的孩童在忙碌。華部落的豐收又再次來臨。